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

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

ID:39940071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_第1页
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_第2页
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_第3页
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_第4页
资源描述:

《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金错刀    2009-9-1517:52:20专栏作者金错刀的专栏金错刀,中国企业家研究总监,著有《快品牌》。·海底捞启示:用户体验创新太难  -2009-9-15·李开复给谷歌留下的“遗产”  -2009-9-7·“框计算”更像一个营销词汇  -2009-8-20·结盟是否会令雅虎重走衰落之路  -2009-7-31·消费降级时代的财富机会  -2009-7-16的确,海底捞所创造的品牌奇迹令人惊讶,这与它大概区区3亿左右的营业规模很不相称。一些知名商学院专门把它当做案例研究,大公司百胜

2、也曾把自己的年会聚餐放在海底捞。坦率来讲,作为一个新兴公司,海底捞表现一般,成长速度一般,扩张力一般,成立15年,才成立36家分店,营业额3亿左右。在中国新兴企业凶猛排行榜上,绝对排不上名次。但是,学习海底捞好榜样的背后,至少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不少企业都遇到一个商业的软肋,这个软肋很致命,很诱人,同时又很难解决,当海底捞这个小公司以一种极限案例的方式出现时,很多人都眼前一亮。换句话说,这个软肋就是:用户体验创新。用户体验创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我也写过不少介绍它的文章,我们能看到不少新经济、新公司都在打着用

3、户体验的招牌行事。但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先看一个用户体验创新的失败案例:第三极书店。第三极书店一直作为体验经济的一个例子被传播,它的装修、用户体验设计、书局布置、会员活动等都投入了不少精力。最近,第三极书局将撤离第三极大厦,原因是盈利能力不好,长期亏损。我认为,这种用户体验战略并没有问题,但问题是,第三极没能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实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大投入于用户体验,一方面有大刀阔斧搞价格战,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而对于价格战,第三极和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相比并无优势。总言之,第三极败在商业模式不清晰上。反观光合

4、作用等一类主打用户体验的小型连锁书店,因为专攻用户体验,反而占据一席之地。而海底捞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如何在用户体验创新和商业变现上实现一个合适的平衡?海底捞在用户体验创新上投资不小,比如被称为“变态服务”的:等位时,有擦皮鞋、美甲等服务,顾客入座后,立马会送上绑头发用的皮筋、围裙、手机套,就餐期间会有服务员不时递上热毛巾。但是,海底捞的商业变现能力同样强大,它的三十多家分店,大多都人气火爆。比如,海底捞的北京分店大部分时间能保持每晚高达5到6桌的翻台率,支撑这种翻台率的就是海底捞独特的等位模式,提前预

5、定或者两三个小时的等位时间已经成为海底捞的特色之一,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说,“我们不需要吸引这样对时间过于敏感的顾客。”你看,海底捞找到了这个甜蜜的平衡点,它比第三极要高明很多。不过,海底捞只是一个用户体验创新和商业变现的平衡高手的话,它也不致于赢得这种尊敬,换句话说,如果只是营销界面的创新,中国这方面的高手太多太多。我认为,海底捞最有价值的突破是管理上的,或者说,它不仅制造了这种独特的用户体验,而且是让它的员工快乐地区制造这种体验,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服务,用海底捞的话说,“员工比顾客重要”。这一点,很重要,也让这个小

6、公司由此伟大起来。海底捞实施“员工比顾客重要”的战略,很中国,很草根,甚至很不专业化,但是,它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另一个大难题:如何让员工全心全意地征服顾客的心?1993年10月7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商业史学家理查德.特德洛教授在在英特尔总部发表演说时指出:“一个优秀的公司之所以遭遇麻烦,有以下三个原因:要么公司脱离客户,要么客户脱离公司,或者两者同时发生。”所以说,让员工全心全意地征服顾客的心,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即使中国的商业教父,如任正非(搜狐)、张瑞敏也对此忧心忡忡,任正非今年说过一句话“让一线呼唤炮火”,张

7、瑞敏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倒三角组织模式,一线经理、员工直面客户,最高领导在最下面”。再评论这个话题时,我想先引入一个关键的词汇:MOT(关键时刻,MomentofTruth)理论。什么叫MOT?北欧航空公司(SAS)前任CEO詹·卡尔森在《关键时刻MOT》一书中,这样定义“MOT”:任何时候,当一名顾客和一项商业的任何一个层面发生联系,无论多么微小,都是一个形成印象的机会。这一个小小的关键时刻,却给我们进入顾客的大脑和心灵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力量。卡尔森这样描述MOT带来的力量:过去一年中,北欧航空公司总共运载1000万

8、名乘客,平均每人接触5名员工,每次15秒钟。也就是说,这1000万名乘客每人每年都对北欧航空公司“产生”5次印象,全年总计5000万次。这5000万次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公司未来的成败。MOT战略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绝妙答案。但是,MOT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即建立MOT型的组织架构,这是MOT的一项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