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

ID:39952909

大小:1.0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15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_第1页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_第2页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_第3页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_第4页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用)必修一历史第3课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背景秦的统一具体内容皇帝制度①确立皇帝称号;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④皇权至上。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作用影响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影响积极影响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消极影响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总结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

2、发展1、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两汉元朝隋唐两汉元朝北宋隋唐中央地方北宋总括两汉元朝隋唐两汉元朝北宋隋唐中央地方北宋总括2、唐中期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形成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影响:①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形成“冗官”,“

3、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比较教材插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这两幅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插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反映的是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情景;插图“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反映北宋重文抑武,文臣受重视。原因:唐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控制地方政治、经济、拥兵自重,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通判负责监督,改变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

4、央集权。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知识延伸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4、元朝的行省制度(1)设置: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2)权力: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3)作用: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巩固了多民族国

5、家的统一;③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间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确立于元,行至今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皇帝与中央任免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③

6、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认识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②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②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同点: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②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③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

7、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从汉至元地方政治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二、君主专制的演变1、汉武帝削弱相权【合作探究】1: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1)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和太慰牵制。(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8、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