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

ID:39955075

大小:2.6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6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_第1页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_第2页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_第3页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_第4页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炼字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炼字型答题模式《考试说明》是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要求: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红杏枝头春意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风又绿江南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2、何谓炼字?炼动词炼形容词炼数量词(“数枝”)叠词(“萧萧”)表颜色的词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营造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炼字”这类题型常见的提问

3、方式把握答题要领炼字型例题分析例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请分析第二句中的“冷”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4分)答:“冷”,寒冷;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露水弄湿了桂花;抒写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答案1:“冷”,寒冷的,寒冷的露水无声地湿透了桂花,“冷”写出了十五夜的环境寒冷,又突出了诗人思念友人的孤独寂寞、伤感惆怅之情。答案2:通过写早上寒露滋润桂花,表现作者在孤独地思念友人之情。答案3:“冷”指寒冷,运用拟人手法抒写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4分)(3分)(2分)答案4

4、:“冷”是冰凉的。冰凉的露水无声地湿润着桂花,“冷”字突出了诗人在十五夜月圆时对朋友的思念和孤独寂寞之情。答案5:“冷”是寒冷,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答案6:“冷”描写了环境的悲凉、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惆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分)(2分)(1分)诗歌鉴赏“炼字”型解题步骤:步骤一: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或解释该字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如果该字涉及到艺术手法的使用,还要结合艺术手法分析。步骤三:点出该字作用: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5、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牛刀小试即堂训练1.(2010年北京调研)山行即事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5分①“议”,议论,讨论(1分);②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2分);③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1分)。炼字型2.(2007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提问:“葱葱”、“靡靡”

6、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葱葱”是葱茏茂盛的样子,“靡靡”是风吹草伏的样子;溪边的树木葱茏茂盛,“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描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炼字型3.(2007年全国卷2)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炼字型答:第一步指出字眼:最传神的分别是“明”和“出”。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明”和“出”充分表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

7、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河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课堂小结回顾如何读懂诗歌1.从题目着手2.看注释或序或典故3.看作者,知人而论世4.从传统意象着手5.从关键词(诗眼)句(首尾联)着手6.从设置的问题着手作业布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网”就是张网网住。淅淅沥沥的

8、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即逝的春天网住。这个想象、比喻(拟人)生动、新奇。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极力挽留。多谢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