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

ID:39976728

大小:3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6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_第1页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_第2页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_第3页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_第4页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彼得后书》注释正文 第二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彼得后书》注释正文第二章提要:1向他们预言假教师,说明这些人及其信从者的不敬虔行为和惩罚;7敬虔的人必要得救,像罗得从所多玛得救一样;10更详细的描写亵渎色诱者的行径,使大家能够识别和躲避他们。1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百姓就是以色列人。有强调上述上帝的预言(1:20,21)与使徒现在所讨论的假道之间的对比。假先知见太7:15注释。彼得向读者指出他们所十分熟悉的历史事实——在旧约时代出现过许多假先知(见耶14:13注释)

2、。接着他提到巴兰的著名事例。在你们中间指假教师可能从信徒中兴起,也可能从外面进来。必有这里的将来式说明假教师还没有在彼得写信的对象中间开始他们的破坏工作。但他们已经在其他地方活动。本章10-22节采用现在式和过去式指的就是这些人。使徒写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警告读者防备这些假教师狡猾的骗局,使他的羊群可以摆脱他们的网罗。假师傅彼得对先知和教师作了区别。先知传达上帝的信息,教师则解释这信息。私自引进暗示这些引进异端的假教师悄悄地活动,就像间谍潜入一个国家那样。陷害人的异端即导致毁灭的异端。“陷害人的”(apoleia,

3、“毁灭”见约17:12注释)。在这封信中,彼得好几次用了apoleia(本节两次,还有在第3节;3:7,16中)。主(despotes)见路2:29;徒4:24注释。这是奴隶对主人的称呼,暗示绝对的所有权,一般是通过购买的方式。Despotes特别适用于基督。因为祂为救赎人类付出了代价(见太20:28;林前6:19,20注释)。没有什么异端比像假教师那样,在生活中否认舍身救他们离罪的主更坏的了。他们不承认主,表明他们本来是基督徒,后来背道了。不承认参犹4的类似说法。这句话一定使彼得回想起自己不认主的事(见太26:7

4、5注释;参太10:33)。速速的灭亡即“突然毁灭”,或“出乎意料的毁灭”。参1:14注释。谬道的最终结局,对于其教师和追随者来说,都是毁灭。2将有许多人随从他们邪淫的行为,便叫真道因他们的缘故被毁谤。随从暗示紧密模仿欺骗者的行为。使徒勇敢地面对许多人将随从假教师的前景,希望他的警告能救他的读者脱离这致命的骗局。邪淫的行为(aselgeiai)该词在本节和18节中指假教师在随从者中鼓励淫乱的行为。这种道德上的宽松吸引了许多意志动摇的人。真道就是基督教的真理。关于“道”,见徒9:2;16:17注释。因他们的缘故有人认为

5、是指假教师。更有可能是指教会中实行假教师所教导不道德行为的人。被毁谤外邦人无法辨别真基督徒和随从假教师而道德败坏的人。人们把堕落者的无度归咎于基督教的道理。少数人非基督化的行为给整个教会带来羞辱。3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原文作不打盹)。因有贪心贪心是假教师实施欺骗,榨取大意者钱财的动机(参提前6:5;多1:11;犹16)。参巴兰的经历(民22-24章)。关于“贪心”,见罗1:29;弗5:3;西3:5注释。捏造(plastoi)“塑造”,“编

6、造”,“形成”。这些假教师假装自己持有秘诀,劝信徒拿钱财来与他们交换,这就暴露出他们的真实动机。取利(emporeuomai)“交易”,“经商”。这些教师与他们的受害者交易,向他们推销假道,换取他们的礼物。那些捐献资财,肥了行骗之假教师的人,确实也得到少量的回报。他们的刑罚……并不迟延即“久已决定的判决并不失效的”。上帝很久以前所作的判决并不是一封死信,不会置之不理。灭亡(apoleia,见第1节注释)指假教师最后的毁灭。打盹(nustazo)《新约》仅在这里和太25:5中出现该词。彼得上面的句子聚焦在判决上,现在

7、则向忠心的人保证判决将按上帝的计划执行。4就是天使犯了罪,上帝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天使参犹6相应句子。作者没有指出造成这些天使堕落的罪(参犹6;启12:4,7-9注释)。彼得的推论是:上帝既然没有宽恕生活在祂面前的天使,祂也不会不惩罚那些把别人引入歧途的恶人。上帝也没有宽容使徒从这里开始用一系列事例阐述上帝惩罚的不可避免性,直至在第9节他总结说,上帝将拯救敬虔的人,惩罚不义的人。关于“宽容”(pheidomai),见罗8:32注释。曾把他们丢在地狱(tartaroo)古希腊人认为地

8、狱(tartaroo)是恶人居住并接受惩罚的地方。这符合犹太人的地狱(Gehenna)观(参太5:22注释)。彼得的读者处在希腊文化的气氛中,所以他用一个希腊词语来表达他的思想。但他没有认可希腊人和一般犹太人的地狱观。在这里,地狱(tartaroo)只是指恶天使被限制等候将来审判的地方。黑暗坑有文本为“黑暗的锁链”。彼得在这里用的是比喻,而不是真的指堕落的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