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

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

ID:39992575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6

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_第1页
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_第2页
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_第3页
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12 《20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 情 画 意 送 友 人——《20古诗两首》说课设计湖北航天中学小学部  李春梅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十课《古诗两首》。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一、解读文本,明确目标《古诗两首》是以人间真情为专题的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李白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王维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根据对新课标及文本的解读,我制定了要落实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5个

2、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CAI课件二、凝聚主题,整体设计古诗两首都是送别诗,同是惜别情,相同的题材和主题提示我们可以大胆改变逐首教学模式,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思路,进行资源整合。首次整合,初步感知两诗的异同点。分步赏读,以读为本,教师创设多层次的感人语境,反复诵读,以读促情,以读入境。再次整合,拓展赏析,深切感受朋友的情深意长。三、比照参读,

3、分步实施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两首古诗的教学。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读古诗,比较人物、地点及时代背景的不同,然后在交流学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看图画、想画面,质疑交流,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初步感知诗人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第二课时,我的品读教学如何品出新意,如何读出诗情呢?这便是要重点达成的教学目标。我将用品味词句、想象补白、资料拓展、反复吟诵、音乐渲染等教学方法,和学生共同演绎一段感人的送人情景。下面就请各位老师跟随我的讲述一起走进第二课时的教学吧!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说明:(一)赏“烟花三月”,悟胜景伴送的浪漫与轻快。 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

4、古诗字字珠叽,句句含情,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行,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千年之前的唐朝,去体会当时诗人送别好友的真挚情感吧。      接着,我请学生自由诵读一、二行,在交流体会的基础上,用四字词语或古诗句描述自己心中阳春三月的烟花美景。根据学生回答,我出示课件春景图,再引导学生用古诗句表达:人面桃花相映红。万紫千红总是春。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里,我紧扣“ 烟花三月”带领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而整个学诗的过程犹如人在画中游,乐在其中。然后,我创设两个层次的导读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美感,读出向往之情。师:烟花美景武汉有,扬州也有,沿长江而下的一路都繁花似锦,请读出

5、这种美感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师: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李白相信孟浩然这趟旅行一定轻松愉快,他满心向往,吟诵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伴“孤帆远影”,悟目光远送的诚挚与深厚。首先,学生读三、四行,我引导抓住“孤”“尽”“唯见”等重点词语,解释、朗读、品味;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并且一边想象一边读出来。随后我为学生补充两首诗,(课件出示: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赠孟浩然》)学生读诗,并从中感受他们友谊深厚。 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深入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根据主题拓展延伸,

6、为学生提供素材,想象补白,既走进文本解读,又跳出文本感悟。学生感悟美景的同时,感悟他们深厚的友情。接下来我创设导读情境,引导学生读出目送友人的深情与淡淡的忧伤。 师:性情相投的老朋友就要离去,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留。”师:船越行越远,越行越远,李白踮起脚来,望啊!望啊!望尽天涯,却怎能望尽对朋友的牵挂!不禁高声诵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留。” (播放音乐《送别》)在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的品读后,我设计了“配乐诵读,升华诗情”的小结。人间最美是真情。在《送别》音乐中我和学生边想象边诵读古诗,诗情荡漾,达到熟读成诵。 (三

7、)看“朝雨柳色”,悟折柳相送的留恋与不舍李白胜景中目送友人的浪漫与轻松,来自于扬州太平,前途无忧;而王维折柳枝劝酒送友人的不舍与担忧,来自于安西战乱,路途艰难。同样的送友不一样的心境,就成了品读第二首送别诗的情感切入口。于是我引导学生比照参读,并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同学们,一边是去繁花似锦的扬州,一边是去满目荒凉,随时有战乱的安西,同是送别好友,但心情又怎能一样呢?自己试着读读《送元二使安西》,看看能感悟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后,老师及时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