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

ID:40029914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8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_第1页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_第2页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_第3页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_第4页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之学者为己》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直B.吾何执执:专执,擅长C.斯害也已已:止D.其蔽也贼贼:残害2.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不试,故艺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吾师道也D.范增数目项王3.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何执   B.不吾知也C.奚有于是D.当仁,不让于师★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题)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5.名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

2、就有道而正焉。(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3)古之学者为己,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6~9题。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①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②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滕文公上》【注】 ①成覸:齐

3、国勇士。②公明仪:曾参弟子。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滕文公为世子  世子:太子B.夫道一而已矣已:罢了C.世子自楚反反:同“返”,返回D.厥病不瘳厥:大,重7.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一章内容中,滕文公与孟子见面两次,有两次交谈。B.滕文公之所以再次见孟子,是孟子的话触动了他,又使他有所疑虑。C.孟子自知说理已经很难说服滕文公,于是举了三个例子来力劝。D.引用《尚书》的话,孟子是要告诫滕文公,要下猛药,用猛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滕文公为世子,将

4、之楚,过宋而见孟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孟子再见滕文公时说“道一而已矣”,意思是道理就这一个而已。请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道”所指的具体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0.为使下面的语句表达更简洁、顺畅并保留原意,编号的词语有四处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删去词语的序号填在横

5、线上。课后,我去办公室①请教王老师。刚要②推门,听到办公室里好像③在吵架,忙把手缩了回来。我站在门口④听了一阵子才⑤明白,原来⑥是王老师和程老师正为一个数学答案而⑦争论不休,各执己见⑧,这件事使我很⑨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面的小剧本,是由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所讲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请根据情境或提示将剧本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写出来。【故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间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手里

6、捏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剧本】(菜场,一驼背老头,蹒跚上场)我:(指着秤)大爷,您看五斤二两,算五斤,三分钱一斤,正好两毛五。大爷:(从口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①语言,15字以内。我:(高兴)谢谢大爷,您走好啊!娘,这钱给你,我上学了。(哼小曲,上学去。下场)……(放学回家,蹦跳着。上场)我:(欢快)娘,我放学了。(②神态,5字以内)你怎么哭了?娘:(③动作、语气,10字以内)儿子,你让娘丢了脸……12.微公益,是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公益形式。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作为倡导“微公

7、益”活动的宣传语。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每一次让座都是一次微公益,爱心不会因为它的平凡而被遗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 正:匡正。【答案】 A2、【解析】 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 B3、【解析】 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 D4、【解析】 A项,①②均为介词,“对”。B项,①

8、助词,无意义;②助词,表反问,可译“吗”。C项,①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②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D项,①代词,代指“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