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

ID:40044515

大小:404.8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18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_第1页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_第2页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_第3页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_第4页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一、《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问·至真要大论》[目的要求]1、掌握正治法与反治法的定义、使用原则及运用。2、掌握虚寒、虚热的病机与不同治法。[题解]至:极也真:精微、精深要:关键、切要本文所论最为精深、最为重要[原文内容]一、正治法含义:“逆者正治”逆疾病征象而治,故又称“逆治”应用对象:“微者逆之”字面意义——病势较轻,病情单纯微者特指意义——疾病的征象与其性质相符(无假象)实质张景岳注:“真形易见,其病则微”正治法举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麻黄汤治表寒,银翅散治表热。坚者削之:如治疟母用鳖甲煎丸之类。客者除之:如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湿痹等。劳者温之:如用

2、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结者散之:如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等。留者攻之:如用抵当汤治瘀血等。燥者濡之:如用清燥救肺汤治燥咳。急者缓之:如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散者收之:如用牡蛎散止汗之类损者温之:如用人参养荣丸治精气虚证等。逸者行之:如用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之类。惊者平之:如用朱砂安神丸治失眠怔忡。上之下之:如用瓜蒂散涌吐;五苓散利小便、承气汤下实邪之类。薄之劫之:薄之,治疗要深究其根,逐渐消磨之,针对病情不甚急者;劫之,采用峻猛劫夺法,针对病情急重而正气未伤者。二、反治法含义:“从者反治”顺从疾病征象而治,故又称“从治”应用对象:“

3、甚者从之”字面意义——病情较重,病情复杂甚者特指意义——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符实质张景岳注:“假证难辨,其病则重”反治法举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三、治病求本(一)、治病“求其属也”推求疾病的本质究竟属阴还是属阳,从而决定正确的调整阴阳偏盛偏衰的方法。(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主——疾病的本质。要制服疾病的发展,就得抓住疾病的本质。因——疾病的原因。而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就得认清疾病发生的原因。即后人所言“辨证求因”之意。(三)、举例:1、以反治法为例“其始则同”——运用反治法时,开始药性与疾病的征象(假象)相似

4、。“其终则异”——结果药性与疾病证候的本质相逆。因此,反治法仍然是针对疾病本质而治的。2、以虚寒虚热的治疗为例“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实寒——治寒以热病寒治法误治——辛热散寒热之而寒正治——温补阳气,益火之源(取之阳)实热——治热以寒病热治法误治——苦寒泻热寒之而热正治——滋阴清热,壮水之主(取之阴)虚寒虚热案例:《医宗必读》案一吴文哉:伤寒,烦躁、面赤,昏乱闷绝,时索冷水,手扬足掷,难以候脉,五六人制之,方得就诊,洪大无伦,按之如丝。余曰:浮大沉小,阴证似阳也,与附子理中汤。当有生理,凉剂之毙矣。遂用理中汤加附子

5、,煎成入井水冷与饮,甫及一时,狂躁定矣,再剂而神爽,服参至五斤而安。案二王月怀,伤寒至五日,下利不止,懊恼目胀,诸药不效。有以山药茯苓与之,虑其泻脱。余诊之,六脉沉数,按之脐则痛,此协热自利,中有结粪,小承气倍大服服之,得结粪数枚,诸症悉安。《名医类案》案三石山治一人,年逾三十,病中满,朝宽暮急,屡医不效。汪诊视,脉浮小而弦,按之无力。曰,此病宜补。人参二钱,白术、茯苓各一钱,黄芩、木通、归尾、川芎各八钱,栀子、陈皮各七分,厚朴五分,煎服。初服略胀,久则宽矣。思考·讨论1、何谓正治法与反治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2、如何理解“诸寒之而

6、热者取之阴,诸热者而寒者取之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