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

ID:40112444

大小:21.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21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_第1页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_第2页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_第3页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_第4页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今中外识人识才的启示——组织行为学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正确的、合理的识人识才非常重要。在组织单位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开发与运用。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是否组织需要的人才。慧眼识才、量才而用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识别与运用人才,减少判断偏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呢,古今中外有很多经典的理论和案例给了我们启示。一、识人识才需要综合考察姜太公“六守”识人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文王曰:“六守何也?”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

2、谋:是谓六守。”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出自:姜子牙《六韬·文韬·六守》译文大意:对于如何科学的选择人才,姜太公首先对周文王如此回答:选人就是要坚持“六守”选人的方法,即“仁、义、忠、信、勇、谋”。文王又问姜太公:“怎样才能慎重选择具有这六种操守的人才呢?”太公说:使他富裕,看他能否不逾

3、越礼法;给他高位看他是否傲慢狂妄;委以重任,看他是否改变忠诚之心;使之办事看他是否隐瞒欺骗;遇见危难,看他是否临危不惧;遇到突发事件看到是否能随机应变。如给他财富而又谦虚守礼,就是仁爱的人;如果他地位高贵而又不傲慢专横,就是正义的人;委之重任而又心志不改。就是忠实的人;使之办事而又忠实可靠,就是诚信的人;临危不惧,就是勇敢的人;能够对应突发事件应付自如,就是智谋的人。李悝的“五视法”识人魏文侯想找一个贤能的人来当宰相。当时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魏成子,一个是翟璜。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干。魏文侯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就去请教他的一位大将李悝。李悝列举了五条评判一国宰相

4、的标准,供魏文侯作参考。结果魏文侯根据李悝所提供的识人标准,录用了魏成子作宰相。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了“识人五法”。即: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四,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第五,贫视其所不

5、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出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吕不韦的“六验法”识人“六验读心识人法”的“六验”指的是:(1)喜之以验其守,让他欢喜,验其节制能力,看他是否不变操守,不得意忘形;(2)乐之以验其僻,让他高兴,验其癖性爱好,看他是否有不良癖好,是否会玩物丧志;(3)怒之以验其节,引他发怒,验其控制能力,看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失去理智;(4)惧之以验其持,在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验其能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5)哀之以验其人,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6)苦之以验其

6、志,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否吃苦耐劳。出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诸葛亮的“七观法”识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讲到如何读心识人时,提出了七条途径:(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对方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提出尖锐的问题诘难他,看能否随机应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对方的看法和对策,看他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观察对方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他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5)醉之以酒而观

7、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对方个人品德如何,是否两面三刀,阳奉阴违。(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对方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其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付对方办事以视他信用如何,是一诺千金,还是信口开河。出自:诸葛亮《心书》心得:人才是决定事业的成败的关键,如果选择恰当,则事业发展一帆风顺,如选择不好,组织将会蒙受巨大损失。组织行为学,也正是通过一个人的日常交往行为、在工作中的表现行为,言谈举止,来推断一个人的品行,一个人的才能。不论是姜太公“六守”之法、李悝的“五视法”识人、吕不韦的“六验法”识人,还是诸葛

8、亮的“七观法”识人,都是根据一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