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

ID:40138701

大小:425.05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23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_第1页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_第2页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_第3页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_第4页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缺氧护理措施》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缺氧(hypoxia)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四类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其血氧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和特点。熟悉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缺氧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教学目的要求缺氧(hypoxia)概念供氧减少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氧的获得和利用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和内呼吸氧气的获得和利用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缺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生基础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partialpressure

2、ofoxygeninblood,PO2)为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动脉血氧分压(PaO2,正常100mmHg)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40mmHg)主要取决于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容量(oxygenbindingcapacityinblood,CO2max)为100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应等于:1.34(ml/g)×15(g/d1)≈20ml/d1它取决于血液中Hb的质(与O2结合的能力)和量。血氧含量(oxygencontentinblood,CO2

3、)为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主要是Hb实际结合的氧量和极小量溶解于血浆中的氧。它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反映组织摄氧量。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SO2)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SO2=(血氧含量-溶解氧量)/血氧容量×100%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氧离曲线)。缺氧—常用的血氧指标缺氧—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低张性缺氧(hypotonichypoxia)血液性缺氧(hemichypoxia)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4、hypoxia)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hypoxia)概念:又称乏氧性缺氧(hypoxichypoxia)主要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CaO2减少,组织供氧不足。原因和机制: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1)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均降低。血氧容量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一般↓缺氧—低张性缺氧缺氧—低张性缺氧(2)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脱氧血红蛋白浓度↑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可使皮

5、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缺氧—血液性缺氧概念: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缺氧—血液性缺氧原因和机制:(1)贫血(2)一氧化碳中毒(CO与Hb的亲合力比O2大210倍)(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无携带O2的能力)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等氧化剂→Fe2+氧化为Fe3+(4)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Hb氧离曲线明显左移输入大量库存血→红细胞2,3-DPG↓;输入大量碱性液体→血液pH↑血氧变化的特点:(1)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因而血氧含量也减少(Hb与氧的亲和

6、力增强引起者此二项不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缺氧—血液性缺氧缺氧—血液性缺氧(2)与血红蛋白相关的肤色特点:①可无发绀;②樱桃红色(一氧化碳中毒者血中HbCO增多)③苍白色(严重缺氧时皮肤血管收缩)④咖啡色或类似于发绀的颜色(高铁血红蛋白)缺氧—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hypoxia)又称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hypoxia)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原因和机制:(1)组织缺血性缺氧(休克、心衰、AMI等)(2)组织瘀血性缺氧(静脉栓塞或炎症)血氧变化的特点:(1)动脉血的氧分压

7、、氧饱和度、氧容量和氧含量正常(但左心衰或肺动脉栓塞引起广泛肺瘀血或缺血时可降低);C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加大。(2)皮肤苍白色或发绀缺氧—循环性缺氧缺氧—组织性缺氧概念由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也称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hypoxia)。原因和机制(1)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呼吸链中断)(2)细胞损伤(线粒体损伤-氧的利用障碍)(3)维生素缺乏(很多维生素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辅酶)血氧变化的特点:(1)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均正常,但静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均高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

8、常。(2)肤色变化:玫瑰红(氧合血红蛋白增多)缺氧—组织性缺氧缺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