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

ID:40144794

大小:3.51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7-23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_第1页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_第2页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_第3页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_第4页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10 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诗(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3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chuan)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梁〕沈约《谢灵运传论》45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在东晋末年(365——427)。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6早年亦有建功立业之志,29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他时

2、隐时仕,处于矛盾之中。7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8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9陶渊明诗歌作品的特征平淡自然,表现在:内容平淡,意境浑融10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安慰。11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其平淡自然也就成了高尚的艺术境界。12酒与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连。他深识酒中之味,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

3、,从饮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13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1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15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饮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16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

4、华落尽见真淳。17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锺嵘《诗品》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18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9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①20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21《山海经》:是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和山川地理的书籍,汉代刘歆校订,晋郭璞作注并图赞。陶渊明《读山海经》是组诗,共有十三首,本诗为第一首。22孟夏:夏曆四月

5、。扶疏:枝叶繁茂,纷披环绕。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23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穷:偏僻。回:掉转。穷巷隔深辙两句:深辙,大车的车辙;回,掉转。言地处陋巷无人来访,连故人的车子也回车而去。24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微雨”十字,此境萧萧,以自然为佳,高于唐而不及汉。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四25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山海图》:指《山海经》图。晋郭璞有《山海经图赞》。流观,与上句泛览均指随意阅读。26泛览周王传

6、,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后四复以《周王传》作陪,点出题目,而仍以寻乐兜收,绝不粘滞。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十四首章揭明“俯仰终宇宙”四字,包括一切。《陶诗汇评》卷四27本诗作为组诗中的第一首,描写了孟夏季节草木繁盛,枝叶纷披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庐舍村居的由衷喜爱。在这宜人的环境里,诗人农事之余,适意读书,自是从容闲适。28虽然地处陋巷,无人来访,甚至故人都无踪迹,但诗人园中蔬谷有余,还能把酒自斟,更能随意阅读《山海经》、《穆天子传》这样有趣的闲书,可谓怡然自得。这正是陶渊明向往的淡泊自然的生活。29此诗凡十三首,皆记二书所载事物之异,而此发端一篇,

7、特以写幽居自得之趣耳。观其“众鸟有托”、“吾爱吾庐”等语,隐然有万物各得其所之妙,则其俯仰宇宙,而为乐可知矣。——[元]刘履《选诗补注》卷五30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31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32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

8、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