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

ID:40153559

大小:159.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23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_第1页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_第2页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_第3页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1年8月Aug.2011第24卷第4期JournalofManagementVol.24No.4*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引导控制策略孙先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北京100038)摘要:网络舆论由于受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触发而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舆论,网络舆论除了具有舆论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就其正面影响来说,网络舆论在表达公众意愿、推动社会问题解决以及帮助政府部门疏导社会情绪、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就其负面影响来讲,网络舆论也可能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和言论攻击的武器。另外,一些“情绪型舆

2、论”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不利于社会稳定,同时网络谣言还可能引发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稳定。笔者认为,应从下4个方面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第一,在加强对信息源审查与控制的同时重视权威信息的发布;第二,注意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第三,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违法宣传的行为;第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预警系统。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511(2011)04-0087-04当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表国内知名网站、论坛,短时间内网民点击数、评论数达意愿的渠道。一些曾经产生过轰动效应的社会事

3、剧增。第三阶段,情绪积聚。信息带有强烈的社会件(如陕西的“华南虎”事件、重庆的“钉子户”事件、情绪,与部分群众的直接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受到关山西的“黑砖窑”事件),都曾吸引网民踊跃发言,并注。第四阶段,领袖主导。出现网上的意见领袖,主形成影响力巨大的网络舆论。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导着舆论的方向。第五阶段,聚众哄抬。网民群情舆论的积极作用,有效地规避其所带来的风险,提高激昂,并且出现号召性言论。第六阶段,互动传播。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是我国各级政府面对通过互联网、手机及其他新型传播媒介迅速传播,最[1]的重要问题。终形成网络舆论。一、网络舆论的形

4、成和特点从形成机理看,网络舆论由网民创造,依靠网络(一)网络舆论的形成传播,最终形成强势舆论。网络论坛、“帖吧”不仅网络舆论是社会上的特定群体(网民)以网络是网民发泄情绪、表达观点的平台,也是网络舆论形为平台,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所表达的有一定影响力、成、传播的重要“公共场所”。网络舆论往往源于某具有倾向性的意见。根据社会舆论学的原理,社会些网民在网络论坛上针对某一事件以“跟帖”形式舆论的形成大致分为5个阶段:社会沉默到失语—发布的信息、言论。传统媒体出于新闻报道方面的牢骚、传闻到议论—强烈社会情绪出现,争议加剧—需求,对网络上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予以总结

5、、报道,意见领袖的引导,主导舆论的形成—群情激昂,出现最终形成强势舆论,进一步扩大了网络舆论的社会聚众行为甚或向骚乱转化。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影响力。网络舆论往往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同样符合社会舆论形成的热点问题所引发。成为网络舆论焦点的事件主要有基本规律,但由于舆论载体及传播方式的不同,网络这样几类:关系国家利益的事件、反映当今社会主要舆论的形成又有其自身规律。矛盾的事件、灾难事件、反映社会道德困惑的事件。从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看,可以分为点状出现—这几类事件是新闻看点,自然也是网民的关注点,容线性扩散—情绪积聚—领袖主导—

6、聚众哄抬—互动易被置于网络舆论的中心。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传播6个阶段。第一阶段,点状出现。信息在网上网民的意见趋于统一,最终以集体心声的形式形成出现,从一对一传递发展到一对多传播。第二阶段,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网线性扩散。信息由网上居民小区或专业论坛扩散至络舆论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改革开*收稿日期:2011-05-13作者简介:孙先伟(1972-),女,山东平度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秘密社会史、国内安全保卫学。·87·放30年来价值观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是网络舆论三、网络

7、舆论对社会的影响产生的背景,面对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价值观的去(一)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传统化和去地方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价值主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类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的差异化,公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日益强烈,通过日益增强。网络舆论使得传统媒体有了合作的伙网络上的互动,逐渐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伴,使得信息的流传更广,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宽,缩(二)网络舆论的特点小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与网络技术的应用相联系,网络舆论除了具有会效应。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公开性、公共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社会舆论的一般个方面。特征

8、外,通常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一是网络舆论有助于公众意愿的表达,推动了一是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平等性。网络舆论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