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ID:40164442

大小:105.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4

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_第1页
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_第2页
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第32卷第9期疾病防治#51#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南木甲(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宁810001)摘要: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大的DNA病毒,可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不同宿主感染后的症状各不相同,只有家猪表现出临床症状,其症状与传统猪瘟相似,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检疫扑杀来控制该病。作者就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病的防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52.659.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236(2005)09-0051-03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于较轻。ASFV的复制能力和引起巨噬细胞病变的能1921年首发于肯尼亚,它是一种大的DNA病毒,可力是衡量病毒毒力的主要因素(Tulman等,2001)。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不同宿主感染ASFV后的1.3病毒的免疫原性ASFV的大多数毒株毒力很症状各不相同,只有家猪表现出临床症状,其症状与强,但免疫原性很低。人工感染猪和自然感染猪均传统猪瘟相似,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

3、经症状为不能产生中和抗体,但耐过猪能抵抗同型毒株的攻主要特征。目前该病主要在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流击,产生保护性反应,可能是因为耐过猪体内产生干行,我国目前尚无发生ASF的报道。但ASF具有高扰素样物质。ASF耐过猪仍可携带病毒,在检出抗度传染性且缺少有效的控制措施,所以仍是威胁养体的情况下仍具有传染性(曲连东等,1998)。猪业的重要传染病。1.4病毒分类ASFV是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病1一般生物学特性原,具有/虹彩病毒的外形,痘病毒的内质0。国际病1.1流行病学在非洲ASFV的流行地区,大多数毒分类委员会在第四、

4、第五次报告中先后将其归于成年野猪可长期携带病毒,这种呈隐性感染的野猪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目前将其归于类非洲猪瘟比家猪具有更强的抵抗ASFV的能力(Anderson等,病毒群(ASF-LikeViruses)(曲连东等,1998)。1998)。在体外,ASFV在家猪和野猪的白细胞中均2病毒基因组能复制,但其在体内的复制、传播及引起淋巴细胞凋2.1结构基因组成ASFV为有囊膜的二十面体对亡,家猪比野猪要严重得多(Anderson等,1998;Oura称的双股DNA病毒,平均直径200nm,结构复杂。等,1998)。

5、ASFV可长期感染蜱类,并于感染1~2基因组约为170kb,与痘病毒相似,具有发夹结构、年后才可从中分离到病毒。非洲以外其他国家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以及早期RNA合成所必需的酶ASFV毒力逐渐减弱,只引发家猪的慢性感染,这表(Wittek等,1980;Kuznar等,1980)。整个基因组有明ASFV正在向着只引发猪隐性感染的方向演化151个ORF,其中131种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已有(Mebus,1988)。报道。ASFV编码5个多基因家族(multigenefam-i1.2症状和病变ASFV感染家猪可引起一系列

6、症lies,MGF),包括假定膜蛋白、分泌性蛋白、核酸代谢状,呈高度致死性或呈隐性感染,其患病程度与供体酶、核苷酸代谢酶以及蛋白修饰酶。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和受体宿主有关。ASFV的感染和初次复制发上述基因可能具有调节病毒与宿主的关系,控制病生于小肠上皮的巨噬细胞和未分化细胞,而接下来毒毒力和持续性感染的功能。ASFV具有与CD2、的复制发生于血细胞、唾液腺以及生殖组织。ASFVIKB、C型血凝素、MYD116/gadd34/ri34.5、bc-l2/bax、的高致病力毒株主要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可引iap、Nif

7、s和ERV1功能相似的基因,这些基因参与病起组织严重坏死、出血,最终导致死亡。中等毒力毒吸附、细胞凋亡及氧化还原反应,也与宿主的抗感ASFV也感染单核巨噬细胞,但其所引起的病变程度染免疫反应有关(Ynez等,1995)。ASFV基因组含有大量的毒力相关基因和宿主范围相关基因,这些修回日期:2005-07-22作者简介:南木甲(1963-),男,青海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分子基因位于基因组末端的不同区域,为ASFV所特有生物学。的基因,或是与其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功能相似的#52#疾病防治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第32

8、卷第9期基因。基因组长度的多样性是ASFV的显著特点之因互补对病毒的有效复制可能非常重要(Zask等,一,这种长度多样性不仅表现在不同来源的病毒分2001)。离株之间,而且表现在同一来源不同培养代次的病核酸代谢酶也与巨噬细胞宿主范围的特异性有毒株之间(Vinuela等,1986)。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关。细胞适应性ASFV毒株缺失dUTP酶和胸腺激病毒基因组有可随意丢失或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