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ID:40165123

大小:16.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4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_第1页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_第2页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_第3页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_第4页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文欣赏:知耻乃做人之底线  古往今来,“知耻”都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笫一要事。”从哲学上而言,耻辱与光荣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知道了何为耻辱,也就明了何为光荣。我们要在培养光荣感的同时,着力培养羞耻心。胡锦涛同志论述的“八荣八耻”,荣耻并提,互为对应,是对立统一规律科学精辟的运用,首次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高度,继承和创新了知耻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耻更富时代生机活力。  道德责任感只有植根于知耻这个母本上,才能萌动、产生、发展和升华。《说文解字》释:耻,辱也。从心、耳声。羞愧乃因过失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耳为听觉器官,人每因闻过

2、便耳赤面热,故从耳声。人一萌发邪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恐惧之感。羞恐交迫,便会因此终止其邪念恶行。实践也表明,一个人因失德而招致社会公众的鞭斥,他会产生一种羞愧感和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得不矫正自己的行为。朱熹云:“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入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孟子》强调说:“耻之于人大矣!”知耻对于培育一个人的道德责任感太重要了。明朝袁坤仪“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时揭示,古代圣贤与我们同样都是人,为何他们百世师表、万人敬仰,而我们却像裂碎的陶器一文不值,其天壤之别的深层分野就在于是否知

3、耻。因此,知耻是保全人的思想行为不背离道德的钢铁堡垒。故古人曰:“耻可以全人之德”。耻感不在,道德责任感何来?  磨练道德自制能力,必须以知耻为基础。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哪些事不该为,哪些利不该得,这种道德自律始终离不开知耻的磨练。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看待知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强调:“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孟子对知耻与做人的关系见解精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耻感的缺失与迷惑,做人则无以治己,做事则无以治事。《孟子?尽心上》载:“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

4、耻矣。”人不能没有耻辱之心,没有耻辱之心的无耻是最大的无耻。康有为对此更有独见:“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一个人应远离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官,无耻殃民。官知耻,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为民,无耻祸己。民知耻,社会风气才能淳美。即使从道德底线而言,也有赖于知耻的支撑和维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悔过也需要知耻。朱熹云:“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  知耻是领导干部清廉为政的必备品德。领导干部身负管理公共事务重任,其官德如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涉及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和决定着民风。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5、星拱之。”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指出,“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矣。”知耻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缺少软实力而仅靠硬权力,是不可能清廉为政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领导干部而言,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品。而清廉的官德源于知耻。《论语?宪问》载,“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国家政治清明,你拿着俸禄;国家政治不清明,你不去努力改变它,照样白吃俸禄,就是耻辱,因为你没有社会责任心。《论语?子路》说,子贡请教孔子怎样才能

6、称为“士”?孔子把“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作为士的条件。可见,官德总是与知耻息息相关。郑培民、孔繁森等共产党人“不与风雨变,长共山川在”,就在于知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当前,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加大,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以手中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党营私。其深层症结在于不知耻。故《国语》警示:“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知耻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关系民族兴衰存亡。清代思想家龚自珍云:“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马克思曾强烈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的

7、腐败并以法国和德国的对比为例说:“耻辱实际上就是法国革命对1813年曾战胜过它的德国爱国主义的胜利,耻辱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中国人民的民族耻辱感源远流长。戚继光抗击倭寇,“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林则徐临危受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抬着棺材行军,浴血奋战,惊天地,泣鬼神……没有民族耻辱感,就没有救亡图存运动,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知耻,关键是着力耻感建设。要求公民在道德操守上,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符合道德该干的,全力干好;背离道德不该干的,

8、坚决抵制。朱自清在《论气节》中云:“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