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

ID:40165487

大小:41.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24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_第1页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_第2页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_第3页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_第4页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 练习 得胜令 喜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萝北高中语文复习教案2015年_10月日课题诗歌鉴赏试题练习编号诗歌鉴赏课型复习课课时课时年级高三设计人授课人审核人复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曲的基本概念。2、使学生掌握形象题及练字题的答题方法。3、使学生能够正确答题,规范答题思路与答题步骤。考纲要求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梳理1.什么是元曲?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它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是按节拍来歌唱的。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小令因其体制短小而得名,又叫“叶儿”,通

2、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如[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它跟词中的小令近似,但含义不同。词中的小令是对中长调而言的,指的是篇幅较为短小、曲调比较活泼的词;而曲中的小令则是对成套的曲子而言的,只要是单独的一支曲子,不论长短都叫小令。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它是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它有头有尾,头一般是一支曲(称为“引曲”),中间部分可以从一支到数十支(称为“正曲”),结尾一般要用“尾声”或“煞调”结束。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由八支曲子组成。小令形式短小,常用于写景、抒情;套曲更适宜于叙

3、述比较复杂的内容。曲,是和乐的诗,每曲都有一定的乐谱,即“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曲牌”6对点训练,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以一般都在小令或散套的前面写上宫调名、曲牌名,并根据内容写出题目,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1.诗歌鉴赏形象题答题步骤?2.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步骤?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①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注】①此诗作于元天历二年(1329)四月一日。此时关中一带已数年无雨,旱情严重至“饥民相食”。张养浩在这样

4、的情况下受命任陕西行台中丞。“道经华山,祈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8.诗中的“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诗中的“余”是一个心系民生,忧民爱民并能与民同乐的官员形象。(2分)诗人临危受命,为百姓虔诚祈雨,因雨而欢喜,可见其心系民生、忧民爱民;而“欢喜得无是处”又直接抒发了天降甘霖后,与民同乐的情怀。(3分)9.古诗常能一字传神,诗中最能体现农夫“喜雨”之情的是哪个字?这首小令在语言风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

5、分别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①最能体现农夫喜雨心情的的字是“破”字。(1分)“破”写出农夫因为久旱得雨而手舞足蹈致使蓑衣破碎,生动直观地展现其喜悦到极致。(2分)②这首小令的语言风格是质朴、通俗、口语化。(1分)如“欢喜得无是处”一句用语通俗鲜活,明白如话,生动而简明地抒发了欣喜之情。(2分)6强化训练注释:①得胜令:曲牌名。②万象:万物。③沾濡:浸湿、滋润。④蓑衣绿:用绿草编制的蓑衣。⑤和余: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⑥无是处:当时俗语,犹云了不得、不得了。久旱不雨,大地焦渴,庄稼旱得快要枯死,而一场充满生机的喜雨甘霖,及时将天地万物浸润个透湿,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

6、奇。天天盼雨的农夫,高兴地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不管那蓑衣是舞掉还是舞破,连同我,也手舞足蹈,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赏析久旱逢甘雨,自然是喜不自禁,农夫舞破蓑衣,连父母官也跟着欢喜,一句“舞破”,写出人们的欣喜若狂。而结尾“欢喜的无是处”,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激动心情,一语简单正常,却更显作者的拳拳爱民之心,也使小令更显亲切真实的情味。诗歌中的“破”字与题目中的“喜雨”相呼应。当万物陷入干涸,一场雨倾然而下,这是何等值得让人欣喜若狂啊!!农夫们舞破了蓑衣。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7、。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词的上片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环境的?有什么作用?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环境。渲染了环境的孤寂冷清,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一个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万里河山的坚贞不渝的爱国英雄的形象。6①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像庐山香炉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