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ID:40183132

大小:4.18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7-24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_第1页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_第2页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_第3页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_第4页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恒芳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恒芳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中国物理教育学会会员中学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团物理研究员CCTV中学生频道物理特邀讲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策略创立者高考命题与备考策略研究专家北京市重点高中物理教研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参与《考试说明》研究与编写教学特色---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模型化教学策略---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归一孙恒芳sunhengfang@126.com2012年7月8日漫谈高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态度+勤奋+方法=成功高中物理将学什么物理学习难在何处如何学好

2、高中物理物理物理课程物理课改问题一、关于物理从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谈物理大厦的构建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物理学为“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借由被分析的基本定律与法则来完整了解这个系统。“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

3、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中国古代的“物理”,应“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补〈大学〉格物致知传》格物致知——即物穷其理,是为物理学。理,泛指一切事物的道理。【解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高中物理学科性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

4、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摘自“课标”谁运动?(研究对象)人类的认知规律:······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怎样运动?(描述:文字、物理量、图像)为何会运动?(因果分析)物理——学科本质◆第一层面:物理是一门科学◆第二层面:物理是一种智慧◆第三层面:物理是一类文化“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物理文化是高品位的文化物理实验基础核心理论(概念,规律,)物理模型物理方法应用延伸——学科内涵物理课堂五大要素:概念规律实验模型方法概念: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5、,因此可以说,概念是浓缩了的知识点。物理概念弄懂本质明确引入知道内涵与外延了解联系与区别形成概念体系运用概念解释问题为什么相关概念间运用联系与比较的观点结合社会、技术、生活实际物理规律: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理规律是压缩了的知识链。只有当学生能准确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后,才能辨析似是而非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高考中胸有成竹地去解决所遇到的陌生问题。物理规律了解建立过程掌握表述形式理解相关物理量的意义知道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文字公式图象推导证明实验: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

6、,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1.实验教学能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望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道德素养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成功的关键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热学实验光学实验力学实验静电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原子物理实验模型:一种理想化的实物、状态或物理过程。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概念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影响事物存在的运动变化的各种因素中,必定有

7、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暂时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才能突出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用理想化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是要将复杂问题加以简化,建立起反应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模型——物理模型。科学家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教育家利用物理模型——编拟试题。因此,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就突出表现在由具体到抽象的“建模过程”和由抽象到具体的“物理模型运用”利用物理模型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意义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理想化的方法:数学推理方法:函数、函数图象、极限替代方法:近似替代(平均值)、极限

8、替代比值定义法图象法:实验验证法外推法实验分析法矢量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反推法理想实验法--“物理学中的福尔摩斯”控制变量法变量转换法(a-1/m)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P76)三力平衡三角形法相似形法(力的矢量图与几何图形)必修1中的“学科方法”物理——学科内涵(物理五大要素)物理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