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会ppt作品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

ID:40187883

大小:994.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25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_第1页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_第2页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_第3页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_第4页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报告会ppt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有关通假字的辨识 及其教学处理方法报告前……两问??一、你知道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通”“同”、和“现写作”“xx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等注释术语的区别吗?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是国家级权威教材,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教材在文言文注释方面存在的不足或错误之处?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专用注释术语:通。古今字:在某一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专用注释术语:①x现写作x②x是x的古字③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组字。专用注释术语:同。定义及其注释术语教材注释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文言文在注释

2、术语方面相对混乱,语文教材把大部分古今字都用通假字注释术语“通”来注释,但又存在部分古今字用“xx的古字”或“x现写作x”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等注释术语来注释;异体字方面亦然,大部分异体字都用通假字注释术语“通”来注释,但又存在部分异体字用“同”来注释。课题背景现代人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觉得古奥难懂、晦涩艰深,竟有读“天书”的感觉。要读懂文言文,就必须对文言文的字、词、句、语法等有充分的了解,从现代的眼光看来,通假字就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现在对这个“特殊现象”的教学存在术语含混,界定不清,处理不当,较少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做详细分析并加以区别等问题。近几年,有

3、社会人士和民间团体指出,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内容上较大的不足和技术上明显的舛错等问题,这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中就包括了对通假字的辨识问题。因此,规范对这个“特殊现象”的辨识及其教学处理方法显得十分必要。课题意义1学生方面推动通假字辨识及其教学走向规范化,使中小学生在其认知水平内能够正确理解和学习古代语言文字的运用。2教师方面促进教材、参考资料注释术语方面的规范化,无疑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减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负担。3教材编写方面本课题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并提出注释不当之处,以引起教材编写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改进。通假字教学现状

4、分析图从“中小学生对文言文注释明了度”的分析图中,3%的学生表示:有向教师提出质疑并得到答复,但答复基本为:只要按照教材的注释熟记就好,不用去“钻牛角尖”;部分教师直接把这几种注释术语统统解释为通假字,至于为什么会用几种不同的术语来注释,大部分教师则以超出教学大纲为由,草草带过。通假字教学现状分析通假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难点:1、教材改革所带来的注释术语的混乱。教材改革未能同步更新,造成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句子同一个字却有不同的注释2、通假字与古今字、异体字之间界定不清3、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素养有所欠缺4、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教学难点1教材改

5、革未能同步更新,造成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句子同一个字却用不同的注释术语。例如: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六年级上册第102页)“见”是“现”的古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七年级上册第72页)教学难点2·通假字与古今字、异体字之间界定不清。主要体现在:1含义相同,但注释术语却不一致本是古今字而注释术语为“通”本是古今字而注释术语为“同”4本是异体字而注释术语为“通”5本是通假字而注释术语为“同”6用异体字的注释术语“同”来表达意思相近的词1含义相同,但注释术语却不一致《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

6、说乎”。说,“悦”的古字,愉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七年级上册第44页)《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说,通“悦”,愉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高中必修一第16页)这一类型的注释在高中教材有1例,初中教材有2例。2本是古今字而注释术语为“通”《诗经两首·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高中必修二第15页)《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暮”(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268页)这一类型的注释在人教版初中教材有11例,高中教材有20例。3本是古今字而注释术语为“同”《论语》十则“诲女知之乎?”“女,同“汝

7、”(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七年级上册第46页)《荀子·议兵》“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末”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汝”(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80页)这一类型的注释在人教版高中教材有1例,初中教材有5例。4本是异体字而注释术语为“通”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22页)指出,“遍”与“徧”是异体字,表示这两个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九年级下册第171页《曹刿论战》的“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一句中,“徧”的注释为:“徧”通“遍”,遍及、普遍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