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

ID:40207333

大小:387.88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25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_第1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_第2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_第3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_第4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_第5页
资源描述: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要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书背熟了,并不能拿高分,怎么办?学生的苦恼:题目做得已不少,得分却是不见高,烦!……?(1)题目是做地越多错得越多,心都慌了;有时是二选一了,往往又选错的一个;开始选对了,后来检查改错了,怎么办?(2)从题干看,材料型(尤其是史论推理型)、概念型(提供历史现象概括出概念或给出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较难;从题支看,排列

2、型(时间跨度小的易混)、组合型(题支对的但与题干无关的难排除)较难;(3)时间把握,有时犹豫不定,徒劳耗费时间,有时题干材料一大段,看下来很费时,当看到问题或题支时,恍然间不读材料就能直选,郁闷!……反思老师的困惑:题目讲得已太多,错误还是不见少,唉!……?(1)每次都详细分析,要注意审题,可是总有同学因没看清题目而误选;(2)要把握时间,12个选择题平均约1分钟1个,不要在个别选择题上耗费过多时间,以至于影响后面的主观题答题。文综还要有政史地三科整体意识,合理安排三科答题时间(每科平均50分钟,包括留出至少5分钟时间

3、填涂答案、检查),可很多同学就是做不好,每次考完试总说来不及。(3)做了成百上千的题,怎么不反思一下自己什么题型易错?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而只是一拿来题目不加挑选就盲目地做,有些同学自己购买试题一套一套去做,这些试题部分题目涉及老教材知识点,新教材根本就没有提及;有些是答案出错;有些是指导意见作为阅读的内容,显然学生是做了许多无用功。(4)做过甚至错过的题目过一阶段再做,又是错。……1、偷梁换柱2、因果混淆3、以偏概全4、舍本求末5、似是而非6、鱼目混珠7、变换叙述选择题的七大“陷阱”1.偷梁换柱法。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

4、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如:[例1](全国文综卷Ⅰ第22题)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D2.因果混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置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如:[例2](天津文综卷历史第4题)"17世纪末科

5、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A3.以偏概全法。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如:【例3】(江苏历史卷第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

6、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4.舍本求末法。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如:【例4】(广东文综卷第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

7、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D5.似是而非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备选项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目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如:[例5](浙江文综卷第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8、)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C6.鱼目混珠法。这种方法是在备选项中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鱼目混珠,以扰乱考生正常的思路,造成其目珠不分,求珠而得目。如:[例6](广东文综卷第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