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

ID:40226973

大小:1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27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_第1页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_第2页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_第3页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_第4页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分析-物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卷分析10一、试卷结构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试题第I卷7个选择题,共28分;第II卷5个非选择题,其中选做部分为3题,任选2题,共61分,全卷合计89分。题型生物化学物理综合第Ⅰ卷选择题(必做88分)题数87722分值32282888分值比例49.2%40%31.5%36.7%第Ⅱ卷非选做题(必做120分)题数2338分值334245120分值比例50.7%60%50.6%50%第Ⅱ卷选做题(8限选432分)题数1124分值881632分值比例12.3%11.4%20%13.3%全卷(240分)题数111

2、11234分值737889240分值比例30.4%32.5%37.1%100%表1: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结构二、试题特点试题总体情况反映较好,说明了我省自主命题的水平在逐年提高,逐步得到了考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基本实现了2010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即:(一)命题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为依据。(二)命题以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

3、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对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有良好导向作用,总体看来,物理试题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中有变,敢于创新,控制难度和区分度今年的"理科综合"10试卷物理部分覆盖面较宽,比例合理,难易得当;试卷结构仍保持稳定,各题型所占分值基本不变。在实验题的设计上仍采用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模式来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试题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也大多是常规、典型、为考生所熟悉的,但考查的角度及呈

4、现方式均有创新。这些都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通过分层次、多角度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试题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也使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收获,既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如第23题第(1)问分别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方案的评价来分层设问。第25题,第(1)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完成,第(2)(3)问则对分析综合能力和物理规律的归纳能力要求较高,第(4)问是在第(2)(3)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了考生运用物理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题入门容易,不同

5、层次的学生可得到不同的分数,而要完全答对则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2.知能并重,形式多样,注重考查科学素养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在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同时,体现了高考命题者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考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学摆脱题海战术,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以此来引导中学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摆脱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现状,

6、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第23题的第一小题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能力。实验的过程设计、数据处理等都需要在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挖掘整理,多数器材(如木板、矿泉水瓶、铅笔等)均选自于日常生活用品,没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或缺乏动手能力的考生,在解答本题时,会很不适应。第二小题考查在一定的实验理论基础上的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电路连接、故障排查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没有过多涉及,但却是在实验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考生应当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本题侧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考查了考生是否真正到实验室做过实验,动手能力如何,运用实验

7、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若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就抓住了关键。第24题在能力要求上的难点在于考生能否把整个过程梳理清晰,各运动过程之间能否精准衔接。很多环节都能体现考生的学科素养。物理基础不扎实、物理素养不高的考生,很难完整地解答本题。该题的第一问是求解外力的作用时间,是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考生可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思维量、运算量、作答量都不同,科学素养较高、能力较强的考生会选择更便捷的方法迅速且正确的得到答案,体现了对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第25题在能力要求上

8、是全卷的制高点,能力考查方式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层层递进,四问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