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故事[1]

物理小故事[1]

ID:40233833

大小:8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27

物理小故事[1]_第1页
物理小故事[1]_第2页
物理小故事[1]_第3页
物理小故事[1]_第4页
物理小故事[1]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小故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1.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太阳系的主要成员。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

2、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11.2.曹冲称象的故事。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3、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

4、,现代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  小朋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只小狗、一袋砂石、一颗苹果、一卡车的木头、一台货柜车,分别要用什么工具来称重最适当?11.3.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相传公元70年罗马军东征统帅狄杜处决几个被俘的奴隶,命令将其投入死海中淹死,但这些被投到湖中的人不下沉,如此反复数次,以为有神灵保佑,故赦免之。实际上是因为死海的盐含量很大,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的密度,于是人就浮在水面上了!11.4.水的密度竟然大于冰,你现在就去冰箱里拿一些冰块,把它丢在半杯水中,看看冰块是浮着呢?还是沉下。物质的密度会

5、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一般而言,物质的质量不受温度影响,但是体积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上升时体积膨胀,密度相对就变小了。相反的,物质在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密度会变大。不过水是例外,因为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水温只要从4℃上升或下降,密度都会变小。也就是说4℃的水,体积在受热时也膨胀、冷却时也膨胀。所以水总是由表面开始结冰,密度最大的4℃的水会沉入最底层。这个性质非常重要,在严寒的冬天,虽然水的表面已结冰,但在湖泊的底层仍维持4℃左右,使水中的生物可安然度过冬天。11.5.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①鉴别物质新鲜鸡蛋的密度(指它的平均密度)比水的密度稍大。买回的鸡蛋是否新鲜,放到水

6、里时,就可鉴别出来。陈旧的由于水份散失,蛋内空隙增大,它的平均密度就变小了,放入水中就会漂浮。而新鲜鸡蛋是要沉没在水中的。②如果遇到火灾,室内的空气的密度是不相同的。被加热了的空气密度变小而上浮,而这部分空气不但能烫伤人,而且有毒成份也多。你要逃生,当然要尽可能地处在低处。趴下、匍匐最为合适。12.1 刻舟求剑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据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沿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记号,等船停下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没有找到(见《吕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此人错选了

7、参照物。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岸上的石头、树木、花草等。11.2.活动人行道,有一种设备,是根据这种相对运动的原理建造的,就是所谓“活动人行道”;不过这种设备直到目前为止,也还只有在展览会里可以看到。.这种设备的构造。有五条环形的人行道,一条挨着一条套在一起;它们各有单独的机械来开动,速度各不相同。最外圈的那一条走得相当慢,速度只有每小时5公里,等于平常步行的速度,要走上这样慢慢爬行的人行道,显然并不困难。在这条里侧,同它并行的第二条人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