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

ID:40234364

大小:1.30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27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_第1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_第2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_第3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_第4页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推拿治泄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泄泻定义:泄泻亦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泄——大便溏薄而势缓者泻——大便清稀如水而下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秋季节。现多分为急慢性两类。1、急性泄泻:饮食生冷不洁受寒湿暑热客于肠胃,邪滞交阻,气机不和胃肠的受盛和传导功能失常水谷相混、清浊不分——泄泻病因病机2、慢性泄泻:脾胃素弱久病气虚中焦健运衰退,食物难以消磨宿食内停“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泄泻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助脾熟腐水谷,完谷不化水湿积滞泛溢肠间总之,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急性泄泻:发病较急,便次与数量增多偏于寒湿——便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

2、腹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脉迟,舌淡苔白滑偏于湿热——所下黄糜热臭,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象濡数,舌质黄腻,或兼身热口渴。辨证2、慢性泄泻:发病较缓,或由急性泄泻转变而成;每日便次较少。脾虚——面色萎黄,或神疲肢软,喜温畏寒,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脉濡软无力,舌嫩苔白肾虚——每于黎明之前腹中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每晨一次或数次,脉沉细,舌淡苔白。——五更泻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1)急性泄泻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天枢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可运化湿滞。主穴:天枢上

3、巨虚阴陵泉水分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配穴:寒湿者,加神阙隔姜灸配穴:湿热者,加内庭配穴:食滞者,加中脘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2)慢性泄泻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操作神阙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公孙用补法。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公孙健脾益胃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配穴:肝郁者,加太冲配穴:肾虚者,加肾俞、命门其它疗法1、穴位注射:选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

4、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2、耳针法: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选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3、芒针急性泄泻:大肠俞、秩边、水道。慢性泄泻:肾俞、志室透命门、小肠俞、提托(位于脐下3寸,旁开4寸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上1/3交界点)。4、穴位贴药:云南白药1g,加60~70%酒精调糊敷脐,风湿膏外固定。治疗秋季腹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