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

ID:40240260

大小:9.37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七玉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小石潭记》“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但因其质感、美感、获得及工艺被人们赋予各种内涵,而形成一种文化。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玉材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等。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在它之前的2000多年就已经有了雏形——丝绸之路的前身是一条运送新疆玉石的玉石之路。在当年,开采玉料和运送玉石都是极度困难的事情。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取玉艰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古人认为,昆仑山是神对大地的恩赐,而玉则是昆仑山对人类的恩赐。斧钺之形,斧钺

2、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三玉之连贯也“天地人参通”玉,中国人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很多带有玉字的词都带有美好的含义。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玉编:珍贵的典籍玉成:敬辞,促成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最早玉器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真正玉器文化的开始:新石器时代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和中原的龙山文化为代表,大量的物质遗存证明玉器在当时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其制作工艺之精良,制作水平之高超,“早已超越了新石器时代的定义,又远远落

3、后于青铜器时代”。因此,有的学者把这段时期称为“中国玉器时代”.中国的玉文化有5000年——7000年的历史,它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已悄然融入到这个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张仃国徽方案构思是: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上方的五角金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以及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1949年梁思成国徽设计方案:则以瑗——大孔玉璧为主体,中央是一颗大五角星,图案中还

4、有国名、五星、齿轮、嘉禾等。颜色由金、玉、红三色组成。红山文化的玉龙被称为华夏第一龙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灵感奖牌挂钩的设计灵感  奖牌背面镶玉的设计灵感我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国古代的佩玉玉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巫用礼用儒用余姚河姆渡遗址:璜、玦jué、珠、管“巫以玉通神”(《说文》)三星堆出土玉剑玉管玉斧头商朝玉器--安阳妇好墓“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玉跪式人妇好墓随葬玉器玉石项链从妇好墓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的玉雕工艺在选料、造型和制作技巧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选料上,已经开始使用质纯色美的和软玉

5、。从众多出土的玉器来看,配饰占大多数,玉器作为装饰品、佩戴品的身份渐渐凸显。“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华玉文化步入礼器玉时代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玉璧古人在祭祀时,认为这种器物能同祖先神灵相通。除用作祭祀外,还可用作装饰、祥瑞、敛葬等。玉璧出现在

6、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为代表。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精美。汉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细,汉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尔雅·释器》载:“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3种。玉琮为一种外方内圆的柱状管形玉器。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是出于天园地方的上古宇宙观,做成方琮来祭祀地神,是礼地之器。良渚文化时期。高7.2厘米孔径下端6.7-6.8厘米外表四面各由竖槽分为四块凸面,中部有横槽分为上下两节。每节以四角为轴,精琢细刻繁缛面纹,上节为带冠人面,下节为兽面,

7、两侧曲尺形边框表示人上肢,兽前肢。此外,亦被用于祥瑞、敛葬等。玉琮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其中有的还刻有兽棉纹饰,是玉琮的辉煌时期。汉朝以后,玉琮均为内圆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纹饰,用途已变为装饰和丧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现,成为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玉圭是一种上端为三角形或直平,身为长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还用以区别等级和作符节等职能。战国时玉圭和玉璋最为盛行,其后由宋直至明清,历代均有制作。平首圭尖首圭以青圭礼东方孔子手执玉圭的姿势玉圭的角度不能高,也不能低,要屏住呼吸,恭恭敬敬,诚惶诚恐

8、,走路都要保持一条直线。“王执镇圭,公执恒圭,侯执信(身)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圭”,即用圭的不同尺寸、不同纹饰来体现等级间的差别。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恒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