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

ID:40240529

大小:5.69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11_80年代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年代诗歌以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诗歌重新获得了独立的品格。80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歌从大悲大喜的歌颂和控诉,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体察。80年代值得重视的主要诗歌潮流先后有:归来的诗、朦胧诗、新生代诗歌。“归来的诗人”1980年,艾青出版诗集《归来的歌》,流沙河、梁南也分别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归来”的诗人(也称为“复出”诗人)的组成部分: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被划为右派的诗人。艾青、公木、公刘、白桦、邵

2、燕祥、流沙河、昌耀、梁南等。1955年因“胡风集团”事件遭难的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冀汸、鲁藜、彭燕郊等。五、六十年代因与政治有关的种种原因,从诗坛消失的诗人。蔡其矫、“九叶诗人”辛笛、陈敬容、郑敏、唐湜、唐祈、杜运燮等。归来诗人的诗歌所呈现的共同特征:.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艾青笔下的那条鱼,由于突然的灾难,也许是地震,也许是火山爆发,变成了化石。(艾青《鱼化石》)曾卓笔下的那棵树被“奇异的风”刮到生存的绝境的“悬崖边的树”,留下了风的性状。(曾卓《悬崖边的树》)悬崖边的树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3、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要展翅飞翔…….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既然历史在这里沉思,/我怎能不沉思历史?(公刘《沉思》)沉思中有批判。艾青《失去的岁月》: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沉思中也有执著执著。粱南《我不怨恨》:马蹄踏倒鲜花,/鲜花,/依然抱着马蹄狂吻;/就像我被抛弃,/却始终爱着抛弃我的人。归来诗人的代表诗歌:艾青《鱼化石》《在浪尖上》《光的赞歌》曾卓《悬崖边的树》公刘《沉思》雷抒雁

4、《小草在歌唱》白桦《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熊召政《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艾青归来后诗歌的特点:基本的主题:关注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长诗《在浪尖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   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光的赞歌》)取材和抒写方式:善于从具体生活现象中把握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由具象的描写推出象征性的意义。《盆景》《鱼化石》。鱼化石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

5、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艺术表现特征: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具体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思想和观念。《镜子》《蛇》《互相被发现》《鱼化石》等。镜子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从它发

6、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朦胧诗“朦胧诗”的发源“朦胧诗”的出世“朦胧诗”的争论“朦胧诗”的崛起阶段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的“文革”期间。1978年12月北岛与芒克创办《今天》。1979年《诗刊》先后刊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标志着“朦胧诗”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1979年到1984间围绕“朦胧诗”发生了一场广泛的争论,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朦胧诗,是指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

7、探索性的新思潮。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朦胧诗讨论中有关“崛起”的三篇文论: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歌的文化价值所谓诗歌的文化价值,就是诗歌在一种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它的功能和它所特具的历史——社会的意义。对于诗歌来说,这种文化价值就在于使读者去观察自己的命运,去思考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诗人用自己的笔宣告自己对世界和个人的认识与理解并为读者所思考,其中也包含了对社会的评价。十年动乱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愿望都成为幻影。今天我们回过

8、头去反观“文革”十年甚至这之前的几十年的文化发展,可以发现,人的价值被蔑视主要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