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

ID:40246953

大小:1.0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29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_第1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_第2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_第3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_第4页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你看到了什么?上述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请说明你的理由。智慧体操1.圆形,因为它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2.三角形,因为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图形。3.半圆形,因为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图形。4.第四个图形,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其实,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过:“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所以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多思

2、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意”就是议论文中的论点。什么是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湣(mǐ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寓言新探想一想,“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

3、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1.正面思考:2.侧面思考:3.反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必修三“话题探讨”提示的思考角度:对一个事物或材料,立论切入的角度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

4、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多角度思维--发散思维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1、正向思维2、反向思维3、侧向思维反向思维训练近墨者黑知足常乐言者无罪后生可畏艺高人胆大开卷有益识时务者为俊杰班门弄斧飞蛾投火有志者事竟成训练思维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

5、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多角度思考正面: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反面: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侧面: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1、切口要小——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2、思想要新——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启示;3、针对性要强——容易说得

6、中肯,有说服力,增强现实意义。何谓最佳角度评价与反思作文在内容项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靠“立意”体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意高旨远”,即使是日常生活小事也应写出新意,写出深刻的道理来。立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多,主题散”、“主题大而空”、“跑题”。因此在讲究“新、深”同时,别忘了立意的“沉稳”即观点正确,论证无懈可击,不可一味地标新立异。据说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曾以“水”为题,叫自己天资不够聪颖的儿子作文。“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以“水”为题,确实可以拓展思维。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

7、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请你敞开思维的大门……提示:和“水”相关的词语、成语、名句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这些在词语中赋予生命的水,都分别有什么含义?或者想一下“水”有哪些特性,有多少特性,就有多少立论的角度。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6.在山泉水清,出山泉

8、水浊。——唐·杜甫《佳人》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关于“水”的名言警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