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

ID:40251150

大小:40.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9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_第1页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_第2页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_第3页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_第4页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国兴亡

2、2013-6-15苏联解体对中国的一个启示----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体制创新【摘要】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主要分为俩部分,第一部分将结合苏联解体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创新和体制改革得出启示: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改革和体制创新”,第二部分将结合中国实情说明改革和体制创新对中国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将论述如何进行改革与体制创新。【关键词】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创新【正文】(一)苏联解体的教训启示苏联的领导人长期以来未能以一种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他们的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他们错误地把20一3

3、0年代形成的一套模式,首先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特征,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30一80年代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一直按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定方针和政策。其间虽然不时地作一些不同程度的微调,但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传统的理论观点。理论上的僵化使改革实践无从启动,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是为了不断解决这一矛盾,解放生产力,把社会推向前进。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经常改革和变化的社会

4、”。邓小平同志说得更明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38年,斯大林在宣布苏联已经“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以后,提出了他的“完全适合”论。他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的例子”,“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因为生产过程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并据此而认为,苏联人民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大国兴亡à苏联兴旺对中国的一个启示à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体制创新大国兴亡

5、2013-6-15是社会

6、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理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是十分有害的。1952年,斯大林对这一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他说:“‘完全适合’这种说法是不能在绝对意义上来理解的”,而是“应该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常不会弄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冲突,社会有可能及时使落后了的生产关系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在这里,斯大林只看到生产关系可能落后于生产力而产生的矛盾,而没有认识到由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矛盾。斯大林的上述理论,无论在当时,或是在以后,对苏联的改革与发展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是在实践中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在30年代末期,也就是这一理论提出的时候,斯大林模式,

7、首先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还刚刚形成,而且苏联正处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夕,因而还谈不到体制改革的问题。到了战后,有些苏联领导人感到了改革的需要,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先斯基等人,主张在经济领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同时改革计划工作,减少对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拨款,使国民经济得以更好地全面发展。这一改革设想,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这与斯大林的上述理论观点固然不无关系,但当时苏联改革的主客观条件还不完全成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反法西斯战争虽然已经取得胜利,但苏联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当时苏联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局

8、势,“谁战胜谁”的问题仍然非常严峻地摆在议事日程上。全国的首要任务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实现这一特定目标仍能起到其积极作用。到了50年代初期,特别是斯大林逝世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但是斯大林的上述错误理论,以及其它的一系列教条主义观点,在后来几代苏联领导人的头脑中仍然是挥之不去的。斯大林逝世以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而且改革的主客观条件也日趋成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马林科夫提出要以高于重工业发展的速度来发展消费品生产,并增加国家对轻工业的投人。这一改革被赫鲁晓夫认为是违反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优先

9、发展重工业的原则而未能实现,其中当然也有明显的政治斗争因素。不久以后,赫鲁晓夫自己也推行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改革。他的改革思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大国兴亡à苏联兴旺对中国的一个启示à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体制创新大国兴亡

10、2013-6-15但仍然未能摆脱传统观点的框框。他在决策上的主观随意性和理论素质上的欠缺,非但没有使改革取得成效,反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和消极影响。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在部长会议主席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