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

ID:40268277

大小:49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29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_第1页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_第2页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_第3页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_第4页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选修3复习第二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1、共价化合物的成键方式2、键参数3、等电子原理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5、杂化轨道理论6、配位化合物理论7、非极性键和极性键8、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9、范德华力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0、溶解性、手性、酸性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2.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分类依据类型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σ键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π键原子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单键原子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双键原子间有两对共用

2、电子对三键原子间有三对共用电子对提供电子对的方式普通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由双方提供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一方提供3.分类成键判断规律牢固程度电子云形状成键方向π键σ键项目键型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或“肩并肩”轴对称镜面对称σ键强度大,不容易断裂π键强度较小,容易断裂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两个为π键σ键与π键的对比小结方法小结1.全部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2.由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3.在含有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中,如果结构对称则键的极性得到抵消,其分

3、子为非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结构不对称,则键的极性不能完全抵消,其分子为极性分子。经验规律:1、在ABn型分子中,当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主族序数时,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2、若中心原子A无孤电子对,则为非极性分子4.键参数(1)概念:常见分子中的键角:CO2分子中的键角为,为形分子;H2O分子中键角为105°,为形(或形)分子;CH4分子中键角为109°28′,为形分子。180°直线角V正四面体[特别提醒](1)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2)一般σ键比π键稳定,但

4、N2分子中的σ键比π键键能小。(3)稀有气体分子中没有化学键。(4)H2分子中的共价键无方向性。五、等电子原理1.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化学键特征,许多性质是相似的。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2.等电子体的判断和利用判断方法: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为等电子体运用:利用等电子体的性质相似,空间构型相同,可运用来预测分子空间的构型和性质常见的等电子体:SO2O3NO2-SO3NO3-SiO32-C6H6B3N3H6NO2-NO2N2COC22-CO2N2OCS2NH3H3O+CH4NH4+CN-AlO2

5、-CO32-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的关键是判断分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其中:a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b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x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ABn型分子的VSEPR模型和立体结构VSEPR模型成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分子类型电子对的排布模型立体结构实例23平面三角形20AB2直线形CO230AB321AB2价层电子对数平面三角形BF3V形SO2小结:直线形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

6、型成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分子类型电子对的排布分子构型实例模型4四面体40AB431AB322AB2正四面体CH4三角锥形NH3V形H2O分子的立体构型两个重要理论σ键对数孤电子对数分子的立体构型VSEPR模型价层电子对数杂化轨道类型孤电子对数σ键个数(a-xb)/2234spsp2sp3234直线形平面三角形四面体3.配位化合物(1)概念: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2)形成条件:[Cu(NH3)4]2+SO42-中心原子内界(配离子)配位原子配位体配位数外界离子配合物配合物的

7、组成:①中心原子:主要是过渡金属的阳离子。②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OH-、SCN-、CN-、C2O42-、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O、NH3、CO、醇、胺、醚等③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总的数目。一般为2、4、6、8。配合物溶于水易电离为内界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内界的配体离子和分子通常难以电离。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溶解性等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九、范德华力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极性分子中与电负性极大的元素(一般指氧、氮、氟

8、)相结合的氢原子和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极大的原子间产生的作用力。常用X—H…Y表示,式中的虚线表示氢键。X、Y代表F、O、N等电负性大、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2.氢键形成的条件(1)分子中必须有一个与电负性极大的元素原子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2)分子中必须有带孤电子对、电负性大、而且原子半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