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

ID:40275021

大小:24.4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30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_第1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_第2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_第3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_第4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递-接受”式教学【教学设计】《重力势能》(人教)-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7.4重力势能》合肥八中容兰老师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

2、——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1.复习旧课复习关于能的概念2.激发学习动机讨论: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的例子。2)、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的例子。3.讲授新知识(一)、功和能的关系(二)、重力做功的特点(三)、重力势能(四)、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五)、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4.巩固运用例1在离地80m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200g,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取地面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面.求:(

3、1)在第2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2)在第3s内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解析:(1)在第2s末小球所处的高度为h=(80-×10×22)m=60m重力势能为Ep=mgh=0.2×10×60J=120J.(2)前2s下降了20m,前3s下降了45m,第3s内的位移为25m第3s内重力做功为W=mgh=0.2×10×25J=50JWG>0,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且减少了50J.答案:(1)120J (2)50J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物体上面连着一个直立的轻质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用手拉住弹簧

4、上端,使弹簧上端缓慢提升高度h,此时物体已经离开地面,求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解析:物体离开地面后,弹簧的伸长量为mg/k可见,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mg/k从而,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mg(h-).答案:mg(h-)1.检查评价请同学总结本节课内容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

5、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2.间隔性复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体现教材分析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在被举高的过程中重力做功,重力做功的过程也就是重力势能变化的过程,然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进一步讨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及系统性。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入手,来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在这一环节上,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这在不同路径情况下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来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正是重力做功有这样的特点,才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对这一点学生会感觉比较困难。这一认知是逐渐建

6、立起来的,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给出了势能的定义,“物体势能是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说一说重力势能应该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应该跟物体在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应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以列举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

7、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技能目标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复习

8、关于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二.激发学习动机讨论: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的例子。2、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的例子。一.讲授新知识(一)、功和能的关系通过分析下边几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讨论:1、“做功就一定有能量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