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ID:40276106

大小:31.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_第1页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_第2页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_第3页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_第4页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思维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作者:赖震宇班级:2012界工程硕士项目管理【摘要】探讨、明确思维创新与企业发展进步两者之间的规律及其操作方式,促使思维创新同企业发展进步的要求相适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企业、发展、创新、意义、科学技术。(一)企业确立强烈的思维创新意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强大、世代的更替,都离不开思维创新。历史是公正无私的,它以胜于雄辩的事实一再证明创新思维及其密切相关的创新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魂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企业的发展进步更离不开创新。1.思维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原始社会,原始人“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无爪

2、牙以争食也”,他们虽然“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人所)用”,原始人之所以能够制服凶猛的虎豹犀象,驾驭牛和马,在水旱风雹的险恶环境下得生存、繁衍、壮大,究其根本原因他们是人,有着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不断进行创新思维的大脑。不断创新曾使中华民族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文明古国。对此,英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在汉代末期,

3、生铁冶炼、铸造、采矿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景德镇瓷器、“丝绸之路”和郑和7次下西洋的壮举,标志着我国陶器、纺织’、造船和航海技术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不仅对当时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四大发明“预告资产阶级到来”,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大的杠杆”。但是,到了近代,由于晚清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同时又由于闭关锁国,因循守旧.压抑和扼杀了国民的创新热情。导致国力一天天衰竭,最后沦人长达百年的半殖民的境地。创新使素有千岛之国之称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是在二战之后用很短的时间,使经济得以恢复快速发展。正如日本

4、大平正芳于70年代末说:”战后日本经济复兴是依靠人的头脑、进取心、纪律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这些无形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日本人对“我们最终拥有的是思维”,引以自豪。因为。一个由“高级人脑”组成的科技队伍,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战败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见,创新思维及同它紧密相联的创新行为,是一个民族强盛、国家繁荣和综合国力快速增强的中流砒柱。2.企业思维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行为的基础或前提,然而思维主体进行思维创新是有条件的。一是思维主体要敢于异想天开;二是社会环境要宽松,允许乃至于激励思维主体敢想敢干,也就是敢于进行创新思维,敢于实施创新行动。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后者相对前者显

5、得特别重要。人们都熟知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尽管理论创始人讲的“客观实在”包括人的大脑,人脑也是物质。但是,人脑及思维成果往往涉嫌“二元论”及唯心论,又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分水岭,从而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我国研究思维科学起步很晚,并仅限于权威人士的小圈子内,而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则是近五、六年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我国近5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同发达国家相比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前,为了推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激发包括国有企业在内一切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活力,必须

6、加强思维科学的研究,必须加强创新思维的研究和基本知识的普及,必须重视“科学的发展和前人对思维的认识结果,使得我们已经进人了一个注重自知的阶段,强调自我认识的阶段”。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明确人的大脑的物质性,还给创新思维宽松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明确创新思维的性质和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思维的氛围,组建一支宏大的由“高级人脑”组成的创新思维的队伍,以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质量。因为创新思维是“理论思维”的核心,是制约社会能否高速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充分认识创新思维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增强创新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则是人们对创新思维理性认识的标志。(二)企业选准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第一生产力突破

7、口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是邓小平同志纵观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具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它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表明了我们抓住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1.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现实第一生产力,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实际操作上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一是割裂科学和技术的内在联系;二是科技研究、开发方式落后;三是实行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