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

ID:40303472

大小:18.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_第1页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_第2页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始得西山宴游记》(河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碧阳初级中学舒晓燕◆教材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能够领会到作者在游西山时达到的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境界◆课前准备◆1、关于作者

2、及写作风格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新课: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导课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3、关于《永州八记》4、关于“记”二、朗读指导1、易读错停顿的句子:2、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三、自译课文   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一生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   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则做好记号,全班交流时提出。四、字词积累(具体见课件)1、古今异义2、一词多义3、通假字4、词类活用5、文言句式五、分析课文1、请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段):概述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

3、以为游遍了永州,却不知还有一个“怪特”的西山。   第二部分(2段):特写游西山的经过。第一层(从“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到“始指异之”):写偶识西山的欣喜。  第二层(从“遂命仆过湘江”到“穷山之高而止”):写登山的经过。          第三层(从“攀援而登”到“不知其所穷”):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之阔大。 第四层(从“引觞满酌”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写宴饮之乐。     第五层(从‘心凝形释”到最后):抒发感受。2、根据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尽量用原句回答)(1)作者游西山的时间及起因是什么?(2)哪些语句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3)西山的美景让作者有

4、怎样的独特感受?3、西山的形势高峻?4、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样感情?讨论并归纳: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六、欣赏品味:(见课件)  本文根据表达的需要,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上下钩连。试举例说明这些语句的特点。讨论并归纳:七、写法借鉴 1、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从多角度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2、借景抒情:如文章开头写以往游览,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格。3

5、、前后呼应八、课堂总结: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九、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全文。2、积累“而”“乎”“其”“且”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