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常见的酸》(第2课时)(科学浙教九上)

【教学设计】《常见的酸》(第2课时)(科学浙教九上)

ID:40303522

大小:18.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常见的酸》(第2课时)(科学浙教九上)_第1页
【教学设计】《常见的酸》(第2课时)(科学浙教九上)_第2页
【教学设计】《常见的酸》(第2课时)(科学浙教九上)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常见的酸》(第2课时)(科学浙教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常见的酸》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节是浙教科学九上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常见的酸第2课时,内容主要是研究酸的性质,主要包括酸的个性和通性,在整个初中科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为确立酸的概念并学会用指示剂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有效的承接了七年级时所学习的物质的酸碱性,也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进入到本章的学习中去。【知识与技能】1、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2、学会硫酸根离子的

2、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对盐酸和硫酸的知识梳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的共性。【教学难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硫酸、Zn粒、Fe2O3粉末、CuO粉末、Cu(OH)2、BaCl2溶液、烧杯、玻璃棒一、回顾旧知【教师活动】同学们我

3、们上节课学习了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快速回忆一下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其它的酸是否也具有盐酸的这些性质呢?【学生活动】默写或者口述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碱=盐+水3、酸+盐=新盐+心酸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酸+金属=盐+氢气二、新课教学【实验】将稀硫酸分别滴入盛有Zn粒、Fe2O3粉末、CuO粉末、Cu(OH)2、BaCl2溶液的试管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1、锌粒表明产生气泡。2、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3、黑色粉末消息,溶液变为蓝色

4、。4、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5、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结论】硫酸具有与活泼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的性质。【实验】在盛有稀硫酸中滴入无色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总结】SO42—的检验方法:加BaCl2溶液,再加稀HNO3,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思考】检验SO42-时,为什么要加稀HNO3?【学生总结】检验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BaCO3生成,但BaCO3

5、沉淀都溶于稀硝酸。【思考】对比硫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活动】讲述浓硫酸的特点。1、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实验时应十分小心。2、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思考】如何获取稀硫酸?【结论】在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慢慢地沿玻璃棒或容器壁倒入水里,并不时地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实验】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点在纸上或火柴梗上,可观察到纸上或火柴梗炭化而变黑。【分析】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吸水性。【思考】浓硫酸如果敞口放置,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根据这一性质,它

6、在实验室有什么用途?浓硫酸的脱水性与吸水性相同吗?【课堂练习】回答PPT上的习题。【设计意图】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对知识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这些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观察、思考、归纳,把一定的直接知识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