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

ID:40310378

大小:26.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30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_第1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_第2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_第3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_第4页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物质的比热》(科学浙教七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

2、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教学目标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

3、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热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比热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引入:在夏天烈日下,赤脚在海边走,沙滩上灼热难熬,而海水里却很凉爽。T:热和凉都可以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S:温度,S

4、:砂石的温度高,海水的温度低。T:接受相同时间的光照,吸收相同的热量,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却不同呢?T:你认为温度的变化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内容。二、讲授新知兴趣实验:你知道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一、热量的概念在身体和这些物品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热传递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初始温度)。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

5、。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重复几次,并记录。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配合老师做这个实验,帮老师读数,其他同学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试验单上。时间(分)00.511.52........小烧杯里的水温(℃)大烧杯里的水温(℃)我们读出了几组数据,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先把实验停在这里。根据实验和我们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两杯水之间有没有热的传递,从哪里看出来?在热传递中哪杯水放热,哪杯

6、水吸热,为什么?根据你的推测,这种热的传递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观察是否有热的传递,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热的传递存在条件,即存在温度差。当二者温度相同时,这种热的传递就会停止。我们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 表示。提到热量,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在热量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英国科学家焦耳。为了纪念他,我们把热量的单位规定为焦耳,简称焦。我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过程中的热量大小来了解一下这个单位。通过图表,我们发现其实焦耳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单

7、位,因此还有另一个常用的更大的热量单位,即千焦(ki).(板书: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大小 ------热量 -------焦耳  千焦)比一比: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对吗?为什么?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提到低温的物体吸收了热量。那它到底吸收了多少的热量?它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其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这么做了?很好,建立假设,同学们认为物体吸收热量的

8、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并不是胡乱猜想,假设一般都有依据,那同学们建立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呢?一般我们会从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建立猜想,如果同学们没有思路,可以想一想我们最常见的吸收热量的情况,在家里煮东西。大家可以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一下,建立假设并提出你们建立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假设的提出: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好,那我们先针对假设来进行实验设计。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