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透镜导学案

5.1 透镜导学案

ID:40361432

大小:2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5.1 透镜导学案_第1页
5.1 透镜导学案_第2页
5.1 透镜导学案_第3页
5.1 透镜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5.1 透镜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1透镜姓名:班级:主备人:侯贤成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薄透镜 ?2.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学会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学习重点及难点:透镜的焦点;透镜对光的作用一、话题导学前面我们学习过光的折射现象,物理学中对光的折射有很多种应用。今天我们来学习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一种光学器具——透镜。在生活中,透镜的运用非常广。近视镜、老花镜、望远镜、投影仪、显微镜等等,他们很重要的部件就是透镜。二、自主学习请大家自学课本90——91页,完成下面的填空,初步了解透镜。1、用透明

2、材料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叫做__________。2、透镜分为两大类:凸透镜,特点是中间_____,边缘_____;凹透镜,特点是中间_____,边缘_____。3、薄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透镜的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光心的光线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三、课堂探究透镜是一种折射镜,经过它的光线会发生怎样的偏折呢?你玩过放大镜吗?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放大镜,会在地上看见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想一想,这个光斑是怎么形成的?分析:由于太阳光可以近似的看成平行光,当这组平行光线经过放大镜(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_,会聚到一起。可以看出,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作用。那么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具体有怎样的作用?现在来看一组演示实验——透镜对光的作用。从实验现象分析: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因此,凸透镜又

4、叫做_________;凹透镜又叫做__________。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焦点: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个点。在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透镜两侧的两个焦距________。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的光线,会平行于凸透镜主光

5、轴射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的光线,会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射出。小结: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三条特殊光线:a.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过焦点;经凹透镜发散,反向延长线过焦点。c.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对着凹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四、随堂演练1.识别下列透镜并分类,凸透镜有:__________;凹透镜有:__________。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能____于主光轴上的一点,

6、这一点叫________,因为它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叫做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______个焦点,焦点到________的距离叫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两侧的焦距是_______的。3、画出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4.完成下列各光路图5、小明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他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_上。6.在o点处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你有几种方法?五、知识小结: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对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透主光轴:通过两个_______的直线镜凸透镜几个光学名词光心:凸透镜的中心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焦距: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用____表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凹透镜对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焦点和焦距:平行过焦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规律过心不变过焦平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