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

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

ID:40388039

大小:8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_第1页
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_第2页
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_第3页
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加热还原氧化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与方法:1、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2、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2、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一氧化碳的物理性

2、质,并要求学生学会和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学生首先回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在教师指导下,观察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比得表格如下:CO2CO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对比学习的方法。教师图片展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回答: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由现象得出结论。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火焰呈蓝色。化学方程式为:点燃2CO+O2===2CO2多媒体展示煤炉里,煤层上方、中方、下方各发生的化学反应。点燃学生书写各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方:2CO+O2=====2CO2高温中方:C+CO2======2CO点燃

3、下方:C+O2======CO2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多媒体展示:一氧化碳的毒性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正常血液CO血液(深红色)(鲜红色)原因:一氧化碳及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一氧化碳有毒。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的事例过程。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4、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汇报:1、炭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在缺氧,不通风等条

4、件易发生煤气中毒,因此,取暖时应保持通风。2、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不易发觉,加入有气味的气体,有利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如发生煤气泄漏事件,应及时关闭泄漏源,保持通风等。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课件演示: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现象,并根据现象作出分析,填写下表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根据现象分析结论。提问:由于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在设计此实验时,书中用了尾气回收装置,你有何新的改进方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气球收集。2、重新用作能源,来还原氧化铜。学会探究新方法,新途径的能力。根据

5、一氧化碳的性质,你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用途吗?其中哪些有利于人类,哪些不利于人类?拓展讨论:1、如何区别无色气体是氢气还是一氧化碳?2、CO2中含少量CO如何除去?3、CO中含有少量CO2如何除去?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有利的一面: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2、不利的一面: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学生讨论、交流、汇报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让学生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回忆、汇报: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关用途。反思与交流。【板书设计】二、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

6、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气体无比空气略小难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点燃(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2CO2△(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O+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有利的一面: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不利的一面: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