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夜色(第一课时)

9.夜色(第一课时)

ID:40397732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9.夜色(第一课时)_第1页
9.夜色(第一课时)_第2页
9.夜色(第一课时)_第3页
9.夜色(第一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9.夜色(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夜色祁门县阊江小学汪莉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字旁1个偏旁;会写“色、爸、”两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夜景图师: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夜色》。2.板书课题:9.夜色(师生共同板书生字“色”。)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读文。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条

2、圈出12个生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3.指名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三、读诗歌,指导读好长句1.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思考: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怕黑、胆小)3.指导朗读。(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第一句: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指导朗读。(2)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第二句: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师:为了克服我的胆小,妈妈是怎么做的?(3)小组接读第一小节。(4)全班齐读。3.学习第二小节。师:后来

3、,我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1)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2)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偏要散步微笑再黑再黑(3)指导读好第二小节,“偏要、再黑再黑”等词语要读得响亮一点。(4)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想象说话:在这样的夜晚我还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四、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夜色1.教师小结。2.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诗歌。课后反思:《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这篇课文时,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我播放了一组夜色的图片,

4、其中也有我们祁门县本地的一些夜晚图片,这样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引导积累词语来指导朗读。比如:偏要,再黑再黑等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这样引领,学生就能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朗读的联系有机整合在一起了。《夜色》说课稿《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

5、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我执教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和厂字旁一个偏旁;会写“色”这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教学重点是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围绕这两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一张夜景图来导入课题,由于“色”字是这一课要求写的字,所以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就顺势教学了“色”字的书写。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我没有笼统地

6、提要求,而是把要求细化到每一个步骤上。如学生读过一遍课文后,我便让他们把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等学生找完生字后,再让他们利用各种方法来自主识字。最后,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识好字的基础上读通课文。三、精读课文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在这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是以饱满的情绪配乐范读,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阅读的欲望。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发挥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胆小的孩子你会怎么读“胆子很小很小”这一句?一般胆子小的孩子说话都怎么样?2.做一做动作或

7、表情如“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这一句就可以缩着脑袋读,有种巴不得把自己藏起来的感觉。还可以做一做表情。比如“微笑、睡觉”可以面带微笑,读得轻轻的,甜甜的,表现夜晚的美好。3.引导积累词语来指导朗读。比如:偏要,再黑再黑等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这样引领,学生就能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朗读的联系有机整合在一起了。4.对比朗读。比如女生读第一小节,胆子很小的时候,男生读第二小节,胆子变大了。这样的对比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心情不一样时,读的语气也要发生变化。另外,这首儿童诗有两处都用上了省

8、略号,所以在这两处我都设计了提问,让学生发挥联想填空补白,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走进儿童诗的意境,走进富有创造性的对话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