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

ID:40401210

大小:16.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1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_第1页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_第2页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_第3页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_第4页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5动物儿歌 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丹棱县张场镇小学校马娇【课文品读】《动物儿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介绍了六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示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作为识字单元,此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借助儿歌情境进行识字写字,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记生字观察汉子结构、偏旁,激发了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通过理解儿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有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究兴趣。儿歌共有三句话,句式对称工整,语言生动

2、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朗读和背诵;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凑,有韵律,本儿歌每一句话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多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设计】教学创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读、读好、读顺、美读,想一想,看一看,写一写。本课设计意在创设情景,领进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以读代讲,在朗读锻炼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凑地朗读儿歌。2.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六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

3、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3.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学难点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思路大致把教学分为四个板块:一检查复习,激情导入;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三适度拓展,创编儿歌;四课堂小结。预习要求1.朗读读课文。2.把课文中出现带拼音的字拼一拼,读一读;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顺;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我们认识许多小动物和它们的名字,小动物想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儿歌。(板书齐读课题)活动一检查复习

4、,激趣导入1.出示动物词语图片,学生认读。2.齐读儿歌。3.师谈话激趣,瞧,这六个小动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活动二了解课文1.学习第一句(1)分组大声朗读第一句。(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画,说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3)鼓励学生交流说说小蜻蜓、小蝴蝶张什么样?好像在说些什么?(4)用“捉迷藏”说话。(4)全班齐读第一句。活动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句(1)分组朗读第二句。(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画,说说蚯蚓、蚂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3)读了这句话说说你对蚯蚓、蚂

5、蚁有哪些了解?(4)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引导学生感受着两种小动物的勤劳和团结)(5)全班齐读第二句。3.学习第三句(1)分组朗读第三句。(2)引导学生观察蝌蚪和蜘蛛的外形。(3)指名说说蝌蚪和蜘蛛有哪些了解。(4)师根据交流的小结:小蝌蚪在水里快乐的成长,变成了青蛙,捉害虫,保护庄稼;蜘蛛织网,是捉虫高手。(5)拍手读、加动作读等。活动四适度拓展,创编儿歌1.师创设情景,听说同学刚学了动物儿歌,动物们准备召开一次动物大会。2.师介绍游戏:生扮演或述说一种动物的特征,其他同学来猜。(猜的同学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3.创编儿歌(1)师:

6、大自然的动物有很多,听说蜻蜓、蝴蝶、蚯蚓它们被编进了我们的儿歌里,其它动物可羡慕了,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句子,写一写。(2)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的特点(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3)生自编,相互交流,师指导。(4)指名让生读自己编写的儿歌。(5)生动笔练习编写儿歌。活动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儿歌,了解的六种小动物特点,还和它们成了好朋友,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动物,各有各的特点,请同学们多观察。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练习编创动物儿歌。板书设计5.动物儿歌空中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粮食

7、游得欢结网忙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