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的教学设计

小池的教学设计

ID:40404250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1

小池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小池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小池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小池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小池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池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娄底吉星小学王维设计理念: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这一课的设计教学: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我设计了谈话、表演、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

2、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范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一、教学目标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爱、尖、角”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

3、丽。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会写“爱、尖、角”字。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背诵诗歌。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贴画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放幻灯,激发兴趣展示图片,由小熊和熊爸爸的对话引出小池就是小池塘,走入诗歌。(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把它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2、检测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泉眼、流水、爱惜、荷花、树荫、流水、尖尖角。注意:(1)爱惜的意思及运用这个词说话;(2)爱,尖的写法。3、出示生字词

4、语,开火车读、齐读。4、指名男女各一个读。5、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全诗。(提出听的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6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三)再读古诗1、播放视频,听诗歌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3看看这些景物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夏季)4、泉水是怎样从泉眼里流出来的呢?(引出对诗歌的赏析)A、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

5、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说,细一点,轻一点)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声音也是可以画画的,咱们来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这静静的、细细的泉水。B、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贴树荫画)C、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D、感悟朗读——让我们走入诗中,想象你就是小荷,你就是蜻蜓,一边美美的读一边做动作可以吗?(贴小荷、蜻蜓画)(加上动作练读,激发想象)E、师:小蜻蜓,你轻轻地落在小荷上干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1、像在跳芭蕾舞。

6、——踮起脚尖,展开双翅,多么轻盈的舞姿啊!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2、像在和荷叶握手(聊天)。——多么亲热,多么友好呀。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3、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啊,飞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师:蜻蜓轻轻地落在荷叶上,正舒服地休息呢!生读——师:蜻蜓与荷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生读——师:蜻蜓亲热的和荷叶握握手,咱们交个好朋友!生读——4看《小池》动画,师配合画面描述:初夏,风和日丽。我来到一个小池边,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中倒映着浓密的树阴。池里长出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

7、。这时,飞来几只蜻蜓,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指名读、赛读、齐读)5、配乐唱读(四)背诵古诗1、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们甜美的声音去背一背吧!2、和老师合作背诵(男女生赛背)(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1、老师准备了作业,请小朋友们把作业本上的诗补充完整。2、画一画你眼中的小池。板书设计:小池宋杨万里泉眼小荷树荫蜻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