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ID:40414055

大小:372.3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8-0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_第1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_第2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_第3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_第4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论第一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第二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第三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第四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第一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 概念及内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动物身上复制中医病理证候并加以研究,最终为中医临床辨证和治疗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内容:1、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2、探讨中医脏象本质及证候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3、探讨中医理法方药的作用机理及其疗效的物质基础。4、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合理和可行的评价标

2、准。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分类:1、单纯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3、状态反应性动物模型。4、自然病态性动物模型或证候纯系动物模型第二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1、验证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实质内涵及其科学性,促进中医理论实现现代化。2、发现新问题,探求新规律,从而丰富和创新中医基础理论。3、与中医临床研究互补,为中医理法方药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4、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以及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科学依据。第三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研究阶段:1、零散期:1960—1976年。

3、2、尝试期:1977—1984年。3、初步总结期:1984—1988年。4、实用期:1988年后。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1、五脏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2、气血津液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3、六淫动物模型研究概况:4、七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5、“八纲”动物模型研究概况:6、其它:温病、伤寒、舌脉等证候动物模型。第四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制作的动物模型中医特色不强。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进展缓慢。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成功动物模型的建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模

4、型与原型之间有相似的关系。2、模型能够替代原型。3、对模型的研究应该能够得出原型的信息。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方法:1、利用致病因素造模:高分子右旋糖酐→微循环障碍→血淤证模型。大肠杆菌内毒素→温病动物模型。2、改变动物的生理状况造模:束缚制动或夹尾方法引起大鼠愤怒,进而郁而不发,形成中医的肝郁证。3、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模:建立人工风寒环境,制作中医寒邪致病模型。4、利用过量中药造模:给予动物大量大黄造成脾虚证模型。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判断评价标准:1、普适性。2、可重复性。3、定量和定性相结合。4、开放性。5、累积性。6、特

5、异性或专门性。7、易化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