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马说》真题

中考《马说》真题

ID:40423099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中考《马说》真题_第1页
中考《马说》真题_第2页
中考《马说》真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马说》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说》综合练习姓名:班级:得分:一、阅读《马说》,完成19—22题。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二、阅读《马说》1

2、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

3、、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三、阅读《马说》。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练习。【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策之不以其道(    

5、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  (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

6、?其真不知马也。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五、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

7、___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顾:_______________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