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

ID:40438304

大小:6.10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8-02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_第1页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_第2页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_第3页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_第4页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建筑的保护》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课古建筑的保护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它有大小宫殿七十

2、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围楼土寨在农村古民居中最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是围楼(俗称寨楼),主要分布在揭西的北部山区。其特点多数为圆形,寨体大,构筑时可就地取材。寨楼的布局适合群居,便于防护,圆形平面,结构性能好,通风透光,夏凉冬暖,具有防盗防风的作用。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地区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

3、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一)、消失的济南老建筑济南老建筑部分西门大街民国初年西门大街中部。西门内大街西起泺源门,东至新东门青龙桥,以山东府署为中心又名济南府大街,是济南内城东西的主干道,也是老济南官商等最集中和最繁华的大街。昔日济南人所称"城里",一般即泛指此街。商埠开辟前,因其紧靠衙府深处圩城及内城两道城内,故最为安全。截至民国初年统计,济南近98家钱庄、10家银楼多集中于此。民国初年西门大街中部新建西门大街济南老建筑部分商埠街景民国初年济南商埠街景。鸦片战争后,1904年济南被迫开辟商埠"准备洋商并华商于

4、划定界内租地贸易"。1906年商埠东起济南西关的十王殿,北至胶济路,南沿长清大道,西至北大槐树,东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共四千余亩对外开放。1918年和1925年,商埠又二次拓界至济南南圩墙外,泺口以南,津浦路以西的地域。商埠的开辟,一方面内政、司法等事务均被洋商和华商自组的商埠局管理,外国人在此享有治外法权;另一方面济南西部得到迅速发展,使济南在民国初年成为国内重要的商业城市。民国初年济南商埠街景现存济南商埠街景济南老建筑部分第一楼民国初年建成不久的济南第一楼。第一楼又名八卦楼,1914年始建,位三大马路纬七纬八路间,为回字形二层建筑。八

5、卦楼是商业楼,楼后有排列整齐的小院落,因与日本领事馆邻近,昔日是济南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红灯区。解放后被拆的只剩一角。(八卦楼全貌的图我这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壮观得很)旧时八卦楼市济南的烟花超市民国初年八卦楼济南老建筑部分5、纬二路街景民国初年纬二路由北向南远眺。纬二路1904年始建,1921年拓宽,北起经一路,南至经七路,路宽12米。1939年向南又延伸至市区南部,一度改称新民大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统称纬二路。纬二路北通火车站和黄河泺口码头,南抵市南新区,是济南重要的南北干道。民国初期的纬二路济南现行纬二路济南老建筑部分6、邮务管理局山

6、东省邮务管理局就是现在的济南市邮政局营业大厅,建于1919年。通高30米,是当时商埠地区最高的建筑。这座建筑左右对称,高阔雄伟,红色墙砖在法桐的掩映下更具异国风味。又是商埠的制高点,日军侵占济南时,这里曾作为日军的指挥机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第二绥靖公署又设在这里,与对面原德国领事馆里的第二绥靖区司令部遥相呼应。1919年山东省邮务管理局现济南市邮政局济南老建筑部分议会建筑民国初年山东省议会建筑近景。山东省议会位于原贡院旧址,清末,取消科考,兴办教育,将贡院原为科考考生准备的近9000间号舍全部拆除,利用贡院原新号舍地皮,盖起仿英国议会大厦

7、形式的山东省咨议局。建筑为穹隆顶,两层,内设木制连椅多排。民国后改称山东省议会,国民党时期改为省党部。当年因议员们毫无实权,只能像鸟一样天天在里面瞎嚷嚷。而其圆形建筑的外观像鸟笼,济南人又称议会建筑为"大鸟笼子"。民国时倒是出现了很多设计出色的中西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民国初年山东省议会建筑消失的山东省议会建筑济南老建筑部分历下亭民国初年历下亭远眺。历下亭位于大明湖中,北魏时称水亭。唐初因其正对千佛山,始称历下亭,并因杜甫:"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绝句而闻名。此后历代有兴废,地点也多有迁移。清康熙三十年(1693年)在湖中心宋代环波亭遗址上

8、重建,后又屡次增修。至清末,岛上亭台轩廊、花木扶疏,以"历下秋风"成为昔日济南八景之一。民国初年历下亭大明湖历下亭济南老建筑部分济南老火车站济南最让人心痛的建筑——济南老火车站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