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

ID:40445069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2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_第1页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_第2页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_第3页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浮力复习导学案备课人:铜仁市第六中学黄万秀【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3)会判断物体浮力大小【学习重点】 浮力的计算【学习难点】 根据阿基米德计算浮力【复习过程】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板块一、知识梳理1、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浮力方向:,施力物体:2、称量法求浮力公式:3、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2)公式:F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和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4、物体的浮沉条件:(1)判断

2、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GF浮(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GF浮F浮F浮GG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GF浮GF浮GF浮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5、浮力的利用:(1)轮船:是采用方法来增大浮力的。排水量:。由排水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2)潜水艇下潜和上浮是靠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是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空气的气体。板块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1、阿基米德原理(1)由两图可知物体的浮力为。(2)由两图可知物休排开液体的重力为。(3)由以

3、上两步可得出的结论为。例1、一个质量为79kg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ρ铁=7.9×103kg/m3,g取10N/kg)例2、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木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哪个球的浮力大分析过程:板块三、浮沉条件及应用例1.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体积为5×10-4m3。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取g=10N/kg),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放开手后,小球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例2、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1、F2,则F1F2。分析过程:【能力提升】 

4、1、漂浮体问题例1 有一木块竖直地浮在水面上,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若把露出的体积切掉,则()。A.木块将全部浸没在水中B.木块剩余部分4/5浸没水中C.木块剩余部分1/5浸没水中D.木块下沉入水底2、液面变化问题例2 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下沉入水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C.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D.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3、图象问题例3 如图左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右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

5、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10N/kg,则下列说法确的是()A.石料没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500NB.石料的密度为2.3×103kg/m3C.石料的密度为2.8×103kg/D.石料受到的重力为900N【课后反馈】 1.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等,放入水中后它们露出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各自体积的1/3和1/2,则()。A.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3:2B.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4:3C.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1:1D.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是4:32.一长方形木块,质量为27g,漂浮于密度为0.9×103kg/m3的液体中,露出液面的高度为8

6、cm,木块底面积为0.75cm2,木块密度是kg/m3。【教学反思】 浮力是初中阶段综合性最强的部分,它涉及到密度、压强、力的平衡与合成等知识,其包括力学的大部分内容,因此学生感觉不好学,很多学生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计算浮力,但是面对变化的题型做不了。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复习课,主要目的:一是利用平衡力解浮力;二是利用相互作用力解浮力。其中涉及内容有力的分析、力的平衡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板块一:知识梳理1、产生原因;浮力方向;施力物体;2、称量法求浮力公式;3、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公式;4、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浮沉两种方法;完成浮沉示

7、意图;5、浮沉的利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板块二: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板块三:浮沉条件及应用第二部分能力提升利用力的平衡知识列出平衡方程。针对中考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训练:漂浮体问题、液面变化问题、图像问题。小结:1、分析力学题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关键)2、根据力的平衡列出平衡方程3、浮力变化的因素有液体密度的变化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以此来解决浮力问题。第三部分课后反馈利用平衡法求浮力。主要利用重力和浮力测量的异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利用了力的平衡知识,测量浮力利用了力的平衡与合成知识。利用天平或台秤测量重力利用了反作用力知

8、识,从而引入台秤或天平上测量浮力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反作用力实务题对液体的压力,等于台秤或天平增加的压力。利用相互作用力求解浮力。在中考中失分率较高,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先讲固体在台秤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