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邱

《寡人之于国也》邱

ID:40450504

大小:5.8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8-02

《寡人之于国也》邱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邱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邱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邱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邱_第5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476和前475-前221诗的时代进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智慧,许多民族都有曾经的辉煌,他们也都会有自己引以为荣的黄金时代。因此,当他们打开国门,放眼天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不会因精彩纷呈而眼花缭乱,不会因变化万千而张皇失措,也不会因日新月异而妄自菲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根,有自己源远流长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我们民族也不例外。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这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2、这是一些必须铭记的姓名,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诸子争鸣,岂能淡忘?——易中天“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卷首语他是一位政治上的旅行者——游说列国;他是一位生活上的乐观者——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他是一位精

3、神上的佼佼者——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用睿智和口才播种出心中的仁政之花。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4、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滕国,滕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此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滕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

5、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的仁政思想①民本主义思想。②邦国的主权在民。③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④政事以民为归宿。⑤用人以民意为准。⑥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⑦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⑧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6、。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于:介词,对于,与“国”合成介宾短语。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意思是“我对于国家”,也就是“我治理魏国”。《孟子》中大部分篇目没有题目,后人取其开篇的某些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题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

7、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1、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阅读与思考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结果:民不加少感到困惑提出问题:如何使民“加多”分析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取胜之道有三:曰天时,曰地利,曰人和——人和为取胜之本。”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

8、和劳动力匮乏。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可以说,增加百姓的数量,是基于人口在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孟子对梁惠王的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