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

ID:40472833

大小:35.7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03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_第1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_第2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_第3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_第4页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附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格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技巧:注

2、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大多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三、题目的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3、(7)吸引读者、新颖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的作用题型2:题目“××”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2.题目的作用(好处):(1)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3)交代了描写对象;(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5)点明线索;(6)揭示文章主旨。四、写景顺序写景的顺序有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等等);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

4、景);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五、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我们在阅读时,要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六、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1)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2)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①对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本身:渲染了……·气氛;突出表现了……③对下: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与下文……相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2)再具体从内容上、结构上作答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做铺垫。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层层深入,总结全文。(2)内容上: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了……的主旨,强化了作者………的观点。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方法:首先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七,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

6、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垫)⑤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暗示结局八、词句赏析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维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

7、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互相衬映,互为增补。(6)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显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于着的到(9)引用:增强文章的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