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ID:40510899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万有引力,知道重心,重力的方向。  3.知道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会计算重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

2、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对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  教学难点:找重心、重力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太阳系天体运动图片,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2、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

3、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松开手就会被甩掉。那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用绳把地球拴在太阳上,但是地球总是不停地绕着太阳旋转,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种力,像拉着橡皮的线一样,在牵着月球呢?二、新课学习(一)重力 和大家想的意一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投影]万有引力。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1、演

4、示  (1)将一小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让一个小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在演示的两种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小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5、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石头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讨论;若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请你设想三个情景,并和同学进行交流。例如:人无法将水喝入肚中悬在空中的人不会落下来;水不会往低处;人轻轻一蹬地面就可匀速飞往太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不需要推力巨大的火箭……(二)、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同学们思考一下,力的三要素是:、、。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三要素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先了解它的作用点。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

6、,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展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标出重心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三)、重力的方向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然后松手,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图7.3-4,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出示四幅运动状态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做出重力的方向,再次感

8、知重力的方向。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四)重力的大小    活动:请同学们把凳子和课桌分别抬起来一次,感受两次用力的情况,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导学案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谁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