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

ID:40550519

大小:2.06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8-04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_第1页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_第2页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_第3页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_第4页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件---第14章靶向制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靶向制剂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掌握靶向制剂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和制备熟悉微球、纳米球、乳剂的概念和特点熟悉主动靶向制剂概念和特点学习目标第十四章靶向制剂第十四章靶向制剂靶向给药系统(target-orienteddrugdeliverysystem,简称TODDS)又称靶向制剂是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是本世纪后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是促进药物临床应用

2、的关键,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第十四章靶向制剂(一)靶向制剂的分类按靶向部位和作用方式分类药物的靶向从到达的部位讲可分三级,即: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第二级指到达特定的细胞;第三级指到达细胞内特定的部位。依据靶向传递机理分类,靶向制剂可大体分为被动、主动、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种。(1)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tagetingpreparation)即自然靶向制剂。指依据机体不同生理学特性的器官(组织、细胞)对不同大小的微粒具有不同的阻留性,利用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各种类型的

3、可被不同器官(组织、细胞)阻留或摄取的胶体或混悬微粒制剂。第十四章靶向制剂靶向制剂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在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的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被动靶向制剂的载体:乳剂(有淋巴亲和性)、脂质体、微球和纳米粒(nanoparticale,包括纳米囊nanocapsule和纳米球n

4、anosphere,具有缓释、靶向、保护药物、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等。。第十四章靶向制剂(2)主动靶向制剂(activetargetingpreparation)主动靶向制剂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如连接特定的配体、单克隆抗体或前体药物。如果微粒要通过主动靶向到达靶部位而不被毛细血管(直径4-7μm)截留,通常粒径不应大于4μm。第十四章靶向制剂(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磁导向制剂(磁性微

5、球、磁性纳米囊)、热敏感制剂(热敏脂质体、热敏免疫脂质体)、pH敏感制剂(pH敏感脂质体、pH敏感的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栓塞靶向制剂等。第十四章靶向制剂(二)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靶向制剂应具有以下作用特点: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释以及无毒可生物降解四个要素。第十四章靶向制剂(三)靶向性评价药物制剂的靶向性可由以下三个参数来衡量:(1)相对摄取率rere=(AUCi)p/(AUCi)s式

6、中,AUCi-由浓度-时间曲线求得的第I个器官或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脚注p和s-药物制剂和药物溶液。re>1,有靶向性,re值越大靶向效果越好;re≤1,无靶向性。第十四章靶向制剂(2)靶向效率tete=(AUC)靶/(AUC)非靶式中,te-表示药物制剂和药物溶液对靶器官的选择性。te>1表示药物制剂对靶器官比某非靶器官有选择性,te值越大,选择性越强。第十四章靶向制剂(3)峰浓度比CeCe=(Cmax)p/(Cmax)s式中,Cmax-峰浓度;脚注p和s-药物制剂和药物溶液。Ce愈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

7、第十四章靶向制剂第十四章靶向制剂第二节被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系利用药物载体(drugcarrier,即将药物导向特定部位的生物惰性载体),使药物被生理过程自然吞噬而实现靶向的制剂。第十四章靶向制剂一、脂质体(一)脂质体的定义及其结构原理脂质体(liposomes,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1971年英国莱门(Ryme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药物载体。第十四章靶向制剂第十四章靶向制剂脂质体是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膜材,具有类细胞膜

8、结构,故作为药物的载体,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第十四章靶向制剂脂质体透射电镜图第十四章靶向制剂(二)根据结构不同,脂质体可分为三类第十四章靶向制剂1、单室脂质体(unilamellarvesicles,ULV)球径0.02~0.08μm为小单室脂质体(singleun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