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

ID:40583249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4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_第1页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_第2页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_第3页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_第4页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诚”见情,在读悟中生成精彩《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江苏省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孙文艳教材简析:《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写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通过正面描写赞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又通过张飞的言行举止,从侧面反衬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对隆中的一段景色描写,则运用环境烘托的手法巧妙地衬托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课文第四节中“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短短一句话,诸葛亮的奇

2、才便可略见一斑。另外,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写作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置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读——思——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以“诚心诚意”这一中心词贯穿整课教学,将课堂留给学生,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习得写作

3、方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的思想,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品悟重点词句,体会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4、粗略感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品悟语言文字,体会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诸葛亮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图片激趣

4、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我姓孙,和西游记中孙悟空五百年前是一家,《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你知道其他三部吗?2、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请举手,今天老师把《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请来了,你们猜猜他们是谁?(依次出示图片:曹操、忠勇沉稳的关羽、鲁莽暴躁的张飞、诸葛亮、)●出示诸葛亮:复姓诸葛,字孔明,号卧龙。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他真是位旷世奇才。板书:诸葛亮3、诸葛亮是谁的军师?(出示刘备的图片)板书:刘备【设计意图】《三国演义》的故事广泛流传,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直观形象的图片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诸葛亮用一个词语评价的设计,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5、也为下面“刘备为什么要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学习设下伏笔。二、设疑导入,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时我们就已经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那么你们想知道刘备是怎样得到这样一位天下奇才来辅助自己的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三顾茅庐》。3、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书写。①“顾”注意竖提。②“茅”是草字头,腰上一撇不能少。“茅庐”就是茅草屋。4、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自学,出示要求: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②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检查字词:第一组:时辰半晌山冈潺潺(“晌”后鼻音,他的意思是一天中的一段时间,

6、所以它是“日”字旁。)第二组:诚心诚意恭恭敬敬群雄纷争茅塞顿开(“恭”字有很多人会写错,大家一起跟老师来写一写,“小”字多一点,三点一直线,“塞”另外还有两个读音,谁来说说?sài边塞,出塞。Sāi塞子,木塞。)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这些都是描写景色的词语,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3、读句子:(出示课后三句比喻句)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结:这就是课题《三顾茅庐》的意思。“顾”就是拜访。(板书:拜访)【设计意图】本课难读难写的字词较多,以三个序列进行字词教学,第一组突出字音,第二组强调字形,第三组则借助美读理解词意,做到扎实训练,突出

7、重点。同时利用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来理解课题,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又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三、品读言行,感悟形象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刘备为什么要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呢?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出示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三次去拜访呢?②教师介绍刘备当时的处境,让学生了解刘备求贤若渴之心。③我们从这段话中哪个词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迫切的心情?(板书:诚心诚意)④齐读这段话,读出急切的心情来。2、学习二、三自然段。过渡:刘备前两次去拜访,结果都没有见着诸葛亮,他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