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

ID:40605080

大小:19.45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9-08-04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_第1页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_第2页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_第3页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_第4页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昆明市同仁医院施湖涛目录引言检查方法的选择超早期脑梗塞定义超早期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表现治疗时间窗内溶栓的讨论结语引言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30%)、致残率高(85%)和复发率高等特点。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脑卒中67%~80%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作3h内进行静脉内溶栓效果良好,动脉溶栓可将治疗时间窗延后至6h。引言引言在我国脑梗塞患者

2、能够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大约为25-31%,个别地区仅为7%。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是路程的耽搁及早期判断不清。新的治疗方案要求提早缺血性脑梗塞 的诊断时间,即从过去仅反映形态学改变提前至在发生代谢功能改变时就明确诊断,以客观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改变病人的预后。引言目录引言检查方法的选择超早期脑梗塞定义超早期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表现治疗时间窗内溶栓的讨论结语检查方法的选择平片对超早性期的脑梗塞无诊断价值。脑血管造影是血管病成像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闭塞的血管,并能做

3、及时治疗,但不能显示梗死范围和脑实质异常,而且是一种侵入性方法,专业操作技术性强,脑梗塞的病人往往不能合作,所以一般也不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普勒超声可无创地检查颅外及颅内血管状况,但对小血管显示差,且多倾向于提供生理方面的信息,而非准确解剖学定位,而且准确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检查者的经验。检查方法的选择核素扫描检查SPET和PET虽被公认为是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状态的“金标准”,但是其价格昂贵、成像时间长、图像空间分辨力差以及具有核放射性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T及MRI技术发展迅速。CT血管成像(

4、CTA)及灌注成像(CTP)、磁共振扩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血管成像(MRA)及波谱技术(MRS)应用于临床,使形态成像发展到功能成像成为可能,超早期(6h内)诊断缺血性脑梗塞成为现实。检查方法的选择目录引言检查方法的选择超早期脑梗塞定义超早期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表现治疗时间窗内溶栓的讨论结语超早期脑梗塞定义超早期脑梗塞主要是指发病6h以内的脑梗塞。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当脑的血流量降低到<12~20ml/(100g·min)时,会产生脑的血供不足,微循环

5、灌注障碍,ATP生成减少、耗尽,细胞膜Na-K泵功能丧失,细胞外Na+、Ca2+进入细胞内,同时细胞内无氧酵解酸性代谢产物积聚,细胞内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外水分子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毒性水肿。大约在缺血4~6h后,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容物渗出,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病理生理缺血半暗带(治疗时间窗)缺血半暗带(ischmicpenumbra,IP)是1981年Astrup等提出,并将之定义为电生理活动停止而能量维持离子泵功能正常及细胞结构完整的可逆性脑组织损伤。它的存在受侧支循环、血压和缺血组织耐受性的影响,具有

6、可逆和可变性。随时间推移IP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可转化为正常灌注区(时限可逆性)或转化为梗死区(不可逆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受累脑组织的侧支循环Willis环大动脉间颈外动脉至颈内动脉吻合(经眼动脉)经软脑膜的侧支循环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梗死核心区半暗带血流减少区梗死核心区弥散异常区灌注异常区良性血供减少区缺血的三种模式缺血的四种模式→目录引言检查方法的选择超早期脑梗塞定义超早期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及相关概念超早期脑梗塞的CT和MRI表现治疗时间窗内溶栓的讨论结语CT平扫

7、的价值排除脑出血CT平扫不作为超早期脑梗塞常规影像诊断方法,但出现以下的几个CT平扫征象可提示有超早期脑梗塞的可能影像学表现一、局部脑实质密度轻微降低临床怀疑脑梗塞的患者,CT平扫示左右大脑半球对称区脑实质CT值差别大于1.8(△Hu)时,应短期内复查CT或做进一步检查除外脑梗塞。影像学表现-CT平扫征象二、脑动脉高密度征表现:一段脑动脉的密度高于同一支脑动脉的另一段或其他动脉的密度意义:表示动脉闭塞后血栓或栓塞形成于动脉内影像学表现-CT平扫征象HMCAS的五项标准:(1)MCA水平段非增强显影(2)MC

8、A密度高于周围脑组织(3)骨窗位时消失(4)一侧性改变(5)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正常MCA密度为小于53HHMCAS密度为60-80H动脉硬化伴钙化CT值大于120H三、局部脑肿胀局部脑回变平、增宽,脑沟变浅、消失和轻微的占位效应。影像学表现-CT平扫征象发病后2小时病例13天后7天后四、豆状核轮廓模糊全部豆状核境界不清(M1段闭塞)2.壳核后部境界不清(岛段屏状动脉供血障碍)影像学表现-CT平扫征象五、岛叶皮质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