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

ID:40607923

大小:204.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_第1页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_第2页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6年2月·116·第37卷第1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JoumMofMuDanJiangMedicMUniversityFebruary.2016V01.37No.12016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陈巧雅,郑春霞,谢雅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24001)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专项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穿刺点专项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

2、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术后24h穿刺点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感染、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行穿刺点专项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护理价值。关键词:经股动脉穿刺;介入;穿刺点;专项护理中图分类号:1t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50(2016)0l一0116—03随着介入技术发展,经股动脉穿刺介人治疗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介入术后破坏动脉壁完整结构,术后易发生感染、血肿、假

3、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介入术后常规护理往往忽视对穿刺点重点护理,为探究穿刺点专项护理在经股动脉穿刺介人术后应用效果,笔者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43—76岁,平均(52.4±3.2)岁;血管造影18例,支架置入11例,出血性疾病止血7例,肿瘤介入治疗7例,血管腔内成形术6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2.2±

4、3.4)岁;血管造影19例,支架置人12例,出血性疾病止血6例,肿瘤介入治疗7例,血管腔内成形术5例。观察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及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1.2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符合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指征,无禁忌症;(2)患者均为第一次进行介入治疗,无介人治疗史;(3)患者无严重基础疾病,身体状况可,无精神疾病,生活可基本自理;(4)患者有家属陪伴,且有医保或合作医疗承担治疗费用;(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1.3方法1.3

5、.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介入治疗相关健康知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及可能获得疗效。积极配合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术中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术后告知患者卧床、术侧肢体严格制动必要性,并指导患者正确在病床上进行大小便。密切观察患者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血压、心率、皮肤温度及敷料情况,预防血肿、出血、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避免排便困难。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穿刺点专项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穿刺点并发症预防:血肿预防:术后采用局部

6、压迫和加压包扎方法止血,应注意包扎松紧度是否适宜,避免过松发生出血,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生血肿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治疗。感染预防:保持穿刺点敷料干净、干燥。敷料松解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定期对穿刺点进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预防: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应术后密切监测,结合超声可有效诊断,一旦发现应作积极治疗。(2)绷带解除时间选择:绷带解除时间选择至关重要,解除时间过早可引起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包扎时间越长可导致机体麻木,

7、甚至缺血。术后1h先放松绷带,并嘱患者患侧肢体先制动6h,后绝对卧床休息12h。(3)体位指导:术后患者制动和卧床休息,在长时间内保持同一体位,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患侧肢体麻木、腹胀、排尿困难等。帮助患作者简介:陈巧雅(1985一),女,本科,护师,从事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万方数据2016年2月第37卷第1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JoumMofMuDanJiangMedicMUnive商tyFebruary.2016V01.37No.12016·117·者活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一般取术侧卧位。早期帮助患者改变体位,易增加患者舒适度。1.

8、4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术后24h穿刺点疼痛。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0~10分,随着分数增加疼痛越剧烈,10分表示疼痛最剧烈,患者根据自身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