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ID:40609413

大小:3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5

蛛网膜下腔阻滞_第1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_第2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_第3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_第4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_第5页
资源描述:

《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anesthesia),简称腰麻。   一、解剖学基础   1、脊柱:   (1)由椎骨组成。椎骨的前部是椎体,后部是椎弓。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所有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2)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颈4至胸4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至胸12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

2、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在腰1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行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一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25~35ml,pH值为7.4,是无色透明液体,比重为1

3、.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间韧带。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如再向前进针1~2cm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腔。   二、对生理的影响   (一)神经阻滞   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神经的粗细不同,阻滞的先

4、、后及范围亦不同。   2、交感神经最细,阻滞最快,平面也最高;感觉神经次之,阻滞较晚,平面较高;运动神经最粗,阻滞最晚,平面也最低。   3、如阻滞平面超过了胸4,因阻滞了心交感纤维,而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4、在低血容量患者、老年及静脉回流障碍者(妊娠)表现尤甚。   (三)对呼吸的影响   1、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对气体交换无影响。   2、当平面上升到胸部则肋间肌逐渐麻痹,对一般病人因有膈肌代偿不会影响呼吸功能,但对呼吸功能储备差者(肥胖、衰弱者)会有严重的影响。   3、肋间

5、肌及腹肌麻痹后能使病人咳嗽无力。   (四)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由于肾脏血管扩张可增加肾灌注。如因麻醉处理不当,出现不长时间的低血压可能使肝、肾灌注降低。   (五)对子宫收缩的影响   麻醉平面在胸10以下时,宫颈肌肉松弛而宫体肌肉收缩增强,当平面超过胸6时,宫体肌肉也受限制。如出现长时间低血压可使宫缩无力。   三、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   (一)脊神经在体表的分布   根据脊神经在体表的分布,可以判断阻滞平面的高低   1、骶部、股内侧及会阴部为骶神经分布。   2、耻骨联合处为胸1

6、2、腰1神经分布。   3、脐部相当于胸10神经分布。   4、季肋部为第8胸神经分布。   5、剑突为第6胸神经分布。   6、乳头连线为第4胸神经分布。   7、锁骨下部位为第2胸神经分布。   8、甲状软骨部位为颈2神经分布。   (二)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   1、脊柱长度:在相同条件下,脊柱越长,阻滞平面越低。   2、麻醉药溶液的比重和病人的体位:在头低位时,重比重溶液阻滞平面较高;而轻比重溶液的阻滞平面较低。   3、麻醉药的剂量、容积:在相同的容积时,剂量越大,阻滞范围越广;相同剂量

7、时,容量大者,阻滞范围较广,但阻滞程度及时间也有不同。   4、穿刺部位:穿刺部位高者,药物容易向头方向扩散,阻滞平面较高。   5、注药时针头斜面的方向及注药速度:斜面向头时,注药速度越快,麻醉平面越高。   四、临床操作方法   (一)体位   1.侧卧位是最常选用的体位。背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头下弯、手抱膝,如此可使腰椎间隙张开。两肩部及两髂部连线相互平行,并与地面垂直。   2.坐位时臀部应与手术台边沿相齐,腰尽量向前弯曲,切勿扭转。   3.俯卧位时应将手术台两端摇低,使病人背部屈曲。   (二)

8、穿刺部位的确定   两髂前上嵴连线与脊柱中线的交点处即腰椎3、4间隙。   (三)穿刺技术   1.穿刺者取坐位,并使眼的高度与穿刺部位在同一水平。   2.皮肤常规消毒后,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及棘间韧带作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3.正方穿刺法:   (1)将腰穿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左手背紧贴于病人背部并固定针的方向,以右手食指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   (2)穿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及棘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