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1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1

ID:40635533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05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1_第1页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1_第2页
资源描述: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路前行,向好课致敬高一语文薛静走上讲台四年,第一年懵懂紧张,先听课后上课,完全模仿其他老师的上课模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讲什么内容,问什么问题,留什么作业。第二年半生不熟,开始独立备课,讲一些我认为的重点,课堂是一半的模仿一半的个人风格。第三年驾轻就熟,自以为已经是一位合格的老教师了,课堂开始随意发挥,跟学生开一些小玩笑,讲一些课外的小故事,自以为已经形成了幽默风趣、挥洒自如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薛氏教学风格”。第四年,陷入了低谷,对课堂的活跃气氛开始质疑,到底有没有我以为的那种好效果,还是活跃了学生,跑偏了教学,拉低了成绩?对薛氏教学法产生了怀疑,每一堂课都上的

2、精彩么?那么,到底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我又开始模仿,原本我的薛氏教学法基本就是满堂灌,龙头很多,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常补充些课外的杂项,我自以为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扩展学生知识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怀疑这完全是无效甚至还有反效果,惶惶之后,我听到了刘老师的一席话,又复制了王亚琳老师的小技巧,我的课堂现在走入了新一轮的模仿,每节一道题,每节5分钟,每节一个人,这样就要过去20分钟左右,效果如何还未可知,自己感觉,轻松许多。但是,话音一转,最近读了王荣生教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一本书,就是打开一扇心灵的窗

3、户。在阅读了四分之一之后,我深感,这四年的听评课,我绝对是浑水摸鱼,支差应付过来的。回想我听课的着重点,回想我评课的记录,几乎没有理论的参与,什么教学方法的中介性和中立性,什么教学活动的两项维量,完全没有涉及。作为一个教龄较短的老师,我自己备课时也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活动的安排,其中最注重的是教什么。我评课的标准,一看老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生是否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二看师生互动是否碰撞产生火花,有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看教学内容是否内引外联,四看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通俗点说,基本就是--跟着感觉走。每个学期学校都组织

4、各种名目的公开课,目标导学、学研考、技能展示,也算是花样百出。一般情况下大家只喜欢听本学科的课,即使在领导指挥下听其他学科的课,也多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备课改卷阅读,多有副业,评课时更是一言不发。但语文公开课,评课的就比较多。听他们话中之意,语文课很通俗易懂,随随便便就能说出个四五六来。王荣生教授对此现象,就说:“语文课观课评教应该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性和专业素质。语文课观课评教要有必要的专业准入条件,才有助于语文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一语道破我们的心里话,门外汉看热闹,让看热闹的人来给我们评头论足,这是哪门子道理?王教授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他认为从教学

5、内容角度观课评教,“首先引导了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点的转移,有助于语文教师减少备课的无效劳动;其次将促使‘好课’的形态改变,有助于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即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更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目标,而不是为了观课评教者观摩打分,更不必迎合某些人对‘教学艺术’的癖好而追求枝枝节节的精巧、精美;再次,将使‘教师参与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落到实处,有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第四,对语文课观课评教提出了必要的专业准入的条件,有助于语文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王教授的这一主张,让我欣喜不已,语文评课终于有标准了。王教授说:“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

6、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差,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一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

7、。在明确了评课的标准以后,怎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我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那就让我们继续前行,向好课致敬,向为我们带来好课的老师致敬,向提出好概念的王教授致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