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ID:40665048

大小: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_第1页
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_第2页
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_第3页
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197 例围产儿死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7例围产儿死亡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6年本市37个乡镇按月上报的“妇幼卫生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4年我市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畸形,早产,脐带因素,原因不明,新生儿窒息。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常规做产前筛查,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关键词】围产儿 死亡率 围产保健 围产儿死亡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我市围产儿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2003年-2006年我市上报的197例围产儿

2、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我市2003年-2006年37个乡镇上报的"妇幼卫生报表"和"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市、县、乡质量控制,逐级核实补漏。1.2方法按WHO规定的围产期Ⅰ的标准,即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或身长达到35cm至出生后7d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死因分类按照疾病分类(ICD10)标准。2结果4年共有围产儿35396例,围产儿死亡197例,死亡率为5.7‰,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91‰和2.66‰,其构成比分别为52.3%和47.7%,

3、各年度死亡率和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围产儿死亡与性别和孕周的关系:197例死亡围产儿中,男101例,女96例。男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孕周<37周者72例,占3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围产儿死因顺位构成比:导致197例围产儿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早产,脐带因素,原因不明,新生儿窒息,占总死因的59.4%(见表2)。表1围产儿死亡率及构成比表2围产儿死亡原因构成比3讨论4年间我市围产儿死亡率5.6‰,说明我市围产期保健工作经多方努力,已初见成效。本组资料先天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第1位死因,构成比16.2%。主要发病情况,神经管畸形10例

4、,先天性心脏病7例,肠畸形7例,呼吸道畸形1例,联体双胎1例,唇腭裂6例。因此应加强对先天缺陷的预防,做好孕前保健工作,广泛开展婚前、孕前及早孕宣教,遗传咨询,使每个育龄妇女了解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胎儿的影响。提倡婚前检查,孕前补充小剂量叶酸,对有可能接触或感染TORCH的妇女建议孕前行TORCH感染常规检查。孕中期做唐氏筛查,在孕28周前常规作B超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发生。我市94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中,29例与早产有关,说明我市早产发生率、死亡率较高,低体重儿存活率普遍较低,早产的原因以双胎妊娠、妊高征为主,早产儿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肺部疾患。

5、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组织不健全,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呼吸肌发育差,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治早产首先应做好孕期保健,开展孕期胎儿生长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加强营养指导,警示先兆早产,双胎妊娠更应精心诊疗及护理。难以避免的早产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生后注意早产儿护理和保温,最好送新生儿科监护治疗。脐带因素导致围产儿死亡我市4年共发生21例,包括脐带绕颈、脐带扭转、脐带脱垂等等。脐带因素产前不能有效防止,胎动计数至今仍是世界公认的自我监护手段之一[1]。所以产前检查门诊和孕产妇学校应常规教导孕妇数胎动,做好胎动监护,胎动异常及早就诊,争取抢救时机。建议每个孕妇在孕期都能做

6、1~2次彩超检查,提示有脐带绕颈的产妇,产程中应严密观察胎心变化,及时处理,从而提高胎、婴儿的存活率。原因不明19例,多发生于死胎。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努力追查每1例围产儿死因。尸体解剖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所以应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不明死因的围产儿尽可能进行尸体解剖,以指导今后工作。【参考文献】[1]刘兴全,尹如铁,姚建蓉,等.十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111112.作者:徐兰云作者单位:泰兴市妇幼保健所,江苏泰兴2254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