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ID:40667032

大小:17.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的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碱盐等重要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堂要落实的几个要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

2、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介绍,让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课时安排第1课时(共3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一、碳的单质(一).

3、金属石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自然界最硬物质)2、用途:做钻头、钻石,切割玻璃。(二)、石墨1、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很软、良导体,熔点高、有滑腻感2、用途:做铅笔芯、电极材料、润滑剂[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

4、性。[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三).木炭、活性炭1、组成: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混合物)2、特点: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3、用途:吸附毒气、除味剂、脱色剂[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防毒面具是怎样发明的]防毒面具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是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

5、基发明的。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施放18万公斤氯气,使协约国有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可奇怪的是,只有野猪活了下来,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是野猪喜欢用鼻子拱地习性,泥土被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才使他们免于一死。1916年第一具单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所以防毒面具酷似猪嘴。(三)、C60: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

6、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现决定体现决定[小结]1.结构性质用途2.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碳的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师在本节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整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较好地完成了教

7、学任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